? ? ? ?今天如同往常一般送燦燦去上學,到了幼兒園門口,我右腳剛打算往前一邁,就被兒子給叫住了,只見他伸出小手把我身體一擋,說道:“好了,媽媽,你不用進去了,我自己進去吧!”我驚訝了片刻,立馬微笑著和他揮手拜拜,他也回頭跟我揮揮小手致意,然后就徑直著往里頭走。目送著他穿過操場,過道,然后轉彎消失,那個穿小園服背著小書包的背影突然就刻在了我的腦海里。
? ? ? ? 燦燦剛滿四周三,最近頻頻有種孩子突然又成長了的感受。從他呱呱墜地,到學會行走、跑、跳,到第一天上幼兒園,我基本是全職狀態在陪伴。都說女人進入母親這個角色是迅速的,我這個多年幾乎不看書的書渣,在全職媽媽這幾年,收藏了無數育兒文章,加入各種育兒群,購買各種育兒書,儼然一副備戰大考的狀態。有一句話叫“大寶照書養,二寶照豬養”,可惜這句話在我身上并不太應景,雖然我也是位二寶媽。這也許跟我自身的成長環境和性格有關,我本身慢熱又帶點馬大哈,對于燦燦的教育我更信奉于放養散養型。
? ? ? ? 記得燦燦兩周半時第一天入園,我和燦爸把他送到教室之后就很果斷的回家了。之后老師給我們的反饋是燦燦適應得很好,他回家后的情緒也很不錯。這點當時就驚訝到我。因為在這之前,我看過一些關于入園焦慮的相關文章,我甚至抱著哭足多少天我也得堅持下去的念頭。入園后的第三天早上,他有點對入園露怯,眼冒淚光,然而在我們的鼓勵下還是順利的進去了。之后就是越來越適應和喜愛幼兒園生活,孩子是不是喜歡幼兒園,過得是不是由衷的開心,我想作為父母的都能容易接收得到。
給足安全感 + 適當的放手
? ? ? ?之所以舉這兩個例子,是因為燦燦今日的小行為,突然讓我聯想到獨立性幾個字。而我個人理解的獨立性的建立,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需要足夠的愛滋養出的安全感以及適時放手的自由度。
? ? ? ?記得有一次出游,一位兩歲多的孩子邊哭邊追趕著前頭的媽媽。媽媽奔走了會停下,轉頭對著孩子說:“我不要你了,你不乖。”孩子哭得更兇了,這時的媽媽竟然選擇躲了起來,尋找媽媽無果的孩子站在原地大哭且茫然無措的那個畫面我至今記著。而媽媽在不一會的時間后出現,微笑的回去牽上了孩子,她可能認為只是和孩子開了個玩笑,用這種方法告訴孩子,他之前的某個行為是錯的,可能這是她遵循的教育方法。而這種方法在生活中有多普遍我想許多人都會遇過。許多父母會習慣性的輕易給孩子貼個你不乖的標簽,或說出我不要你了這樣負氣的語言。在我看來,這樣的語言傷害比起棍棒教育同樣暴力。而幼兒時期安全感的缺失可能會影響到一個人的一生,比如藏在性格的某種特質中,在人生的各種選擇題上發揮出它隱匿的小能量。
? ? ? ?近幾年的我其實也開始浮躁,全職媽媽的生活大多繁瑣辛苦,但我一直告誡自己,無論如何生氣不能對孩子說出我不要你了之類的話,也像是暗暗給自己規定的某條原則和底線。當然除了少說負氣的話,平時在適當的時候也可以多多對著孩子說說我愛你之類的小情話,個人感受是有些語言還是需要表達出來的,孩子更能接收到。比如我和燦燦每天都會在睡前道晚安,而在說晚安前,我會加句:“燦燦我愛你?!?/p>
? ? ? 當然除了安全感的建立,適當的放手讓孩子有犯錯和成長的空間也同樣重要。然而再寫下去可能有些啰嗦,也許某天找機會,另外記錄。
? ? ? 一直覺得,我的思緒和靈感滑得像只小泥鰍,當它在腦海中一閃而現之時,我就需要去捕捉它。不然錯過也就錯過了。所以寫這篇文章的初衷也只是為了紀念燦燦成長的某一刻,做為記錄燦燦的成長印記也好,作為自己母親角色的育兒日記也罷,我就單純想著趕緊的記錄下來,也許也可以分享出去,和更多媽媽們一起來討論,一起去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