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就修一個誠意正心,修一個至誠無息。至誠之人,他影響了多少人,他幫助了多少人,還有好多他自己都不知道的,甚至超出他自己的想象,這就是“其生物不測”。
【答陸原靜書
來書云;下手工夫,覺此心無時寧靜,妄心固動也,照心亦動也;心既恒動,則無刻暫停也。
是有意于求寧靜,是以愈不寧靜耳。夫妄心則動也,照心非動也;恒照則恒動恒靜,天地之所以恒久而不已也;照心固照也,妄心亦照也?!捌錇槲锊毁E,則其生物不息”,有刻暫停,則息矣,非至誠無息之學矣?!?/p>
妄心,是私心雜念,胡思亂想。照心,是澄明如鏡的心的本體,物來心照。
陸原靜來信問:
下手做學問工夫時,感覺心靜不下來!妄心固然在動,胡思亂想不聽。照心也在動!這心既然一直在動,就沒有一刻能停下來的。怎么破?
王陽明回信說:
你這是刻意要求個寧靜,那就越靜不下來。妄心自然是在動,這照心是不動的,物來則照,物不來則靜,所以它是恒動恒靜,即動即靜,照的是天地萬物,生生不息。照心固然在無物不照,妄心也在照,只是你的妄心自己在動,它照不準?!捌錇槲锊欢?,則其生物不測”,又說:“至誠無息。”至誠之心,沒有一刻停息。如果有一刻暫停,那就是息了,就不是至誠無息的學問了。
王陽明引用這兩句,出自《中庸》?!捌錇槲锊欢瑒t其生物不測”,為“其為物不二,則其生物不息”之誤。不過,不息,也說得通。《中庸》原文:
故至誠無息,不息則久,久則征,征則悠遠,悠遠則博厚,博厚則高明。博厚,所以載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無疆。如此者,不見而章,不動而變,無為而成。天地之道,可一言而盡也:其為物不二,則其生物不測。
至誠無息,是沒有虛假,也沒有間斷,無論何時何刻,對何人何事,都是一片至誠。沒有間斷,就長久,長久的積德、集義、積誠、積累,就集義而生,征兆效驗顯現出來,至誠之德,著于四方,其效驗顯于外而悠遠無窮。悠遠,則其積累廣博而深厚;博厚,則其生發也高大而光明。悠遠致高厚,高厚又悠久,則圣人與天地同用,與天地同體。與地相配,則不見而彰明;與天相配,則不動而萬變;悠久無疆,則無為而成。這天地至誠無息之功,只是一個字——誠而已。至誠無息,則其生物之多,成就他人,成就天下萬物,無一刻停息,也有好多自己都不知道的。
所謂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就修一個誠意正心,修一個至誠無息。至誠之人,他影響了多少人,他幫助了多少人,還有好多他自己都不知道的,甚至超出他自己的想象,這就是“其生物不測”。
心靜不下來,這是好多人的體會。王陽明就說,你越是刻意要它靜,它就越是靜不下來了。你不要認為心靜就是一片空白,什么都不想。物來心照,那照心在那里,總有過路的念頭,你任他來去,不要過分關注就是,別把“不想!不想!不想”又變成了一件事,還多出一件事來。
要讓心靜下來,佛家倒有方便法門,就是“觀呼吸”。靜坐,關注自己的呼吸,悠長的一呼一吸,能讓你很快靜下來。
我的《傳習錄》學習參考書目:
《傳習錄 明隆慶六年初刻版》,王陽明撰著,謝廷杰輯刊,張靖杰譯注,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四書章句集注》,中華書局
《王陽明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