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知蜜讀632】2017/09/07星期四 ?薦書蜜友:書童珊珊
文:佚名
作為教育大家的蘇霍姆林斯基,他的教育實踐與教育理論可以說是豐富而全面,博大而精深了。
【成為一個真正的人】
1、一個人如果從童年時期就感受到美的教育,特別是讀過一些好書;如果他善于感受并高度贊賞一切美好事物,那么,很難設想,他會變成一個冷酷無情、卑鄙庸俗、貪淫好色之徒。(《給兒子的信》)
2、美育的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教會兒童從周圍世界的美和人的關系的美中看出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誠懇,并在此基礎上在自己身上確立這種美。(《全面發展的人的培養問題》)
3、進行道德教育,造就真正的人——就是在號召做一個美的人。(《怎樣培養真正的人》)
4、沒有美的教育,就不可能有完整的教育。……我認為很重要的一條,就是教會孩子去觀察美,同時去思考美和人的高尚品格。(《怎樣培養真正的人》)
5、在為人們創造財富與歡樂的結合中,通過認識美,比如說,認識一朵小花的美,岸邊上色彩斑斕的小石子的美,鮮紅色霞光萬道的美,朗朗語調的美以及人們的行為美來認識自己。
6、在這種結合中則蘊藏著相當強大的教育力量,使你這個教育者能獲得真正神奇的才能,讓孩子的心靈為之震驚,并能讓其挺直起來,如果孩子的心靈在痛苦、不幸、災難的壓迫下彎曲了的話。作為兒童歡樂的創造者——教師的權利,恰好在于為幼小的兒童去打開通往美的世界的大門。(《怎樣培養真正的人》)
7、不要走輕松之路。要走最艱難的路!克服困難能使人變得高尚。凡是能刻苦耐勞、克服苦難的人,那他就會完全以另一種方式――成年人的方式去看待世界和理解人們。了解人,這是獨特的一種人的智慧,這是學校課程表上所沒有列入的一門課。
【不可忽視的閱讀的力量】
1、我們力求使每一個少年、每一個青年都找到一本他“自己的”書,這本書應當在他的心靈里留下終生不可磨滅的痕跡。(《給教師的建議》)
2、閱讀應當成為吸引學生愛好的最重要的發源地。學校應當成為書籍的王國。(《給教師的建議》)
3、我們教學生閱讀大自然,目的是教會他們閱讀用文字寫成的書。(《蘇霍姆林斯基玄機(五)》)
4、我的教育信念的真理之一,便是無比相信書的教育力量。(《教育的藝術》)
5、進行課外閱讀不是為了背記什么,而是為了磨煉意志,開闊眼界,有所發現,有所收獲,最終獲得一種驚喜。(《蘇霍姆林斯基玄機(五)》)
6、課外閱讀,用形象的話來說,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進的風。(《給教師的建議》)
7、真正的閱讀能夠吸引學生的理智和心靈,激起他對世界和對自己的深思,迫使他認識自己和思考自己的未來。沒有這樣的閱讀,一個人就會受到精神空虛的威脅。無論什么都不能取代書籍的作用。(《給教師的建議》)
8、如果一個人沒有在童年時期就體驗過面對書籍進行深思的激動人心的歡樂,那就很難設想會有完滿的教育。(《給教師的建議》)
【真正的教育開始于自我教育】
1、我堅定地相信,兒童在認識周圍世界的同時,應當認識自己,應當充滿一種深刻的自我肯定的感情。自我肯定是自我教育之母。自尊感是一個人的榮譽感、名譽感、健康的自愛心的最強大的源泉之一。(《給教師的建議》)
2、真正的教育開始于自我教育,而自我教育開始于兒童對人的道德高尚和偉大的向往。(《給教師的建議》)
3、每個人是他本人的最敏感、必不可少的醫生。我在教育兒童、少年和男女青年時,深深地確信這一真理。(《公民的誕生》)
4、兒童應當邊動手邊思考,邊思考邊動手(《帕夫雷什中學》)
5、每個兒童都是一個完整的世界,沒有重復,各有特色。《蘇霍姆林斯基選集(二)》
6、嚴格地說,自我教育就是從這里開始的:讓一個人去關心另一個人,力求看到自己身上的好的東西在另一個人的身上表現出來。(《給教師的建議》)
7、一個少年,只有當他學會了不僅仔細地研究周圍世界,而且仔細地研究自己本身的時候;只有當他不僅努力認識周圍的事物和現象,而且努力認識自己的內心世界的時候;只有當他的精神力量用來使自己變得更好、更完善的時候,他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人。這里說的就是學生在精神生活的一切領域里的自我教育。(《給教師的建議》)
【課堂,不止是40分鐘】
1、我認為課堂上最重要的教育目的,就在于去點燃孩子們渴望知識的火花。(《怎樣培養真正的人》)
2、所謂課上得有趣,這就是說:學生帶著一種高漲的、激動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對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驚奇甚至震驚;學生在學習中意識和感覺到自己的智慧力量,體驗到創造的歡樂,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偉大而感到驕傲。(《給教師的建議》)
3、要讓兒童牢記的東西,首先必須是有趣的東西。(《給教師的建議》)
4、教師上好一堂課要做畢生的準備。(《和青年校長的談話》)
5、教學——不是把知識從教師的頭腦中搬入學生的頭腦,而首先是教師和學生的活生生的人際關系。《蘇霍姆林斯基選集(五)》
6、能運用知識了,才算是掌握知識。《蘇霍姆林斯基選集(五)》
【真正的教育始于家庭】
1、要告訴家長還應該當心另一種不理智的、本能的愛。這就是暴君式的愛。這種愛的根子,是有些家長既自私自利,又不文明。他們對待自己的孩子像對待物品一樣:這是我的桌子,我想放到哪里,就放在哪里;這是我的女兒,我想說什么,就說什么,我想起了什么,就要求什么。(《給教師的建議》)
2、請你這樣告訴學生的家長:“你們的孩子的智慧,取決于你們的智力興趣,取決于書籍在家庭精神生活中占著怎樣的地位。”(《給教師的建議》)
3、要懂得,如果你老是在你親近的人面前顯示自己的幸福和順利,那就不會使他們高興。(《怎樣培養真正的人》)
4、教育的完善,它的社會性的深化,不是意味著家庭的作用的減弱,而是意味著家庭的作用的加強。只有在這樣的條件下才能實現和諧的全面發展:兩個教育者——學校和家庭不僅要一致行動,向兒童提出同樣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著一致的信念,始終從同樣的原則出發,無論在教育的目的上、過程上還是手段上,都不要發生分歧。(《給教師的建議》)
5、孩子——這是父母精神生活的一面鏡子。(《育人三部曲》)
6、家庭是一個人應該學習做好事的起源之地。家庭每日、每時都在和學校集體的精神生活相接觸;學校不能沒有家庭的配合;學校里集體主義的道德文明在許多方面,就是開在家庭里的許多花朵的果實。(《培養集體的方法》)
7、必須讓少年去經常接觸大自然,讓他們在大自然中生活。(《蘇霍姆林斯基選集(三)》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