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讀書,古代講究學以致仕,讀書人的抱負則在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現(xiàn)今,則是學以致用,學以致知,大抵都是在討論為什么讀書,讀書有什么用途。我也一直對此相當困惑。讀書到底有沒有用,無用是不是就意味著讀書是件不值得進行的事情?
我本人讀書甚少,即使學習的專業(yè)要求閱讀大量專業(yè)書籍和各個領域的著作,卻還是會因為自己的惰性,以及心中根深蒂固的對于讀書價值的懷疑而止步不前,只停留在快餐式的閱讀中,自我覺得悲哀,深思卻又找不到能夠完全說服自己的辦法。
白巖松說,讀書是件讓自己享受的事情,不能從結(jié)果來看待讀書的價值,也就是不能以讀書是否有用來評價讀書的意義,因為你看過的書是你人生的一部分,是你真真切切經(jīng)歷的時間和快樂。他說得很有道理,然而我還是很疑惑,因為每時每刻無不在經(jīng)歷,讀書,玩耍,吃飯,聊天,發(fā)呆,又有什么高低貴賤之分呢。然而我自己是清楚的,以我的性格,這世間萬物多是無價值的東西,因為不知道意義所在,或者對價值本身充滿懷疑,以至于形成這樣的懷疑論調(diào),還是挺悲哀的。每天的時間迷迷糊糊就過去了,想不起說過哪些話,做過哪些動作,思考了哪些問題,就像流水般,在下一個瞬間忘記先前的模樣。然后什么也不深入地思考,不記錄,不評論,只是毫無篩選地接受各種信息和混亂,然后在睡夢里忘卻,醒來,開始另一個沒有過去和未來的日子。
白巖松說,創(chuàng)造多是在無聊的時候出現(xiàn)的,因為無一排解,所以思考,創(chuàng)造,動手或動腦,以便消耗自己的時間和精力。無論何時,無論何地,無事可做的無聊當口,打開手機刷刷網(wǎng)頁朋友圈,微博,時間就不知不覺地過去了,盡管回過神來思考也不知道自己都做了些什么。當無聊都沒有了存在的土壤,怎么可能會有人開始獨立思考和創(chuàng)造呢。法國人每年暑假都要捍衛(wèi)自己的一個月的假期。這一個月里,所有人都離開自己的工作崗位,開始閑適而無聊的生活,發(fā)發(fā)呆,度度假,腦子里浮想聯(lián)翩,充滿各種奇思妙想,然后開開心心地開始上班,繼續(xù)為社會貢獻的日常。
無用之大用到底應該怎么理解呢?是不是要等到有了一定的閱歷之后才會意識到讀書在自己人生中的重要性和價值,是不是所有的懷疑都會在某個瞬間有個滿意的解答?是不是在得到答案之前每個人都只能懷疑卻習慣地進行著每天的生活?是不是窮盡一生,也找不到滿意的答案?我都不知道,卻又怠于思考,因為懷疑沒有答案,擔心知道沒有答案這樣的事實會讓自己更加懷疑人生,擔心,這樣的深度思考會將自己帶往自己一無所知的領域,丟失掉現(xiàn)在的自己。說到底,我就是個自卑而自負的,在冬夜里大雪紛飛的人啊。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