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臨時起意觀看了近期很火的電影《敦刻爾克》,因為是臨時起意所以看之前唯一的資訊就是:二戰(zhàn)歷史紀錄片,除此之外一無所知。但結(jié)果看下來,無論是影片的畫面視聽,還是整個的故事場景安排,整體還是很是震撼人心!
當然我后面也是惡補了一下這個電影的及時背景。時間是發(fā)生在1940年,德國切斷英發(fā)聯(lián)軍同南部法軍的聯(lián)系,被困于寬五十公里的敦刻爾克周邊濱海地區(qū)。英國遠征司令提出了從敦刻爾克撤離的計劃。由多佛的海軍中將伯特倫·拉姆齊指揮。
影片由克里斯托弗·諾蘭導演執(zhí)導,以海陸空三個場景的不斷切換來展現(xiàn)整個撤退的各方抗戰(zhàn)歷程。同時也涉及軍民之前,國家民族之間的共同奮斗。雖然影片中很少涉及到一些國家或歷史的敏感問題,但也通過光線和場景影射了孕育希望和勝利的未來!
其中給我感動很深的一個場景是:沙灘上的士兵在看到自己的噴火戰(zhàn)斗力殲滅敵軍之后,那興奮的的歡呼聲,燦爛陽光映襯下長官欣慰的表情,包含淚水的眼睛,,,都無處展現(xiàn)出在經(jīng)歷了死亡威脅抗爭后的發(fā)自肺腑的欣慰。從天空的角度,在一片深藍海面的映襯下,俯瞰滑行的戰(zhàn)斗力和人們揮舞的手臂。這是一種同呼吸共命運的歸屬感和自豪感。
當然面對生死,人性的弱點也展露無疑,其中有個場景是士兵們自作聰明,藏在船艙中等待漲潮,等來的確是因自己的愚蠢而延續(xù)出行的救援商船和敵軍的槍林彈雨。面對不斷下沉的船艙,他們竟然荒謬的討論起是將誰拋出去的問題,其實面對最后的千瘡百孔的小船,減一個人還是兩個人真的也是無濟于事。。
影片的另外一大亮點就是,諾蘭考慮到當年撤退的軍人好多都是沒有經(jīng)驗的年輕人,所以他也在選角的時候注意到這一點,面對這些年輕帥氣的“小鮮肉”,我也是瞬間被圈粉,真的是無藥可救,其中影響印象最深的就是作為噴火飛行員被迫降落而被民船拯救的杰克·勞登。在拿下飛行帽的瞬間,一頭帥氣的短發(fā)和那湛藍的眼鏡,還有點微微的國子型臉,英倫風盡現(xiàn)無疑,瞬間眼前一亮。哈哈,還有就是被救起的瞬間竟然淡定的來了句“good afternoon”,這樣的平靜自信!根本看不出只是個27歲的年輕演員!
其實無論是海灘上等待救援而抗戰(zhàn)的士兵,還是空中的飛行員,甚至是海上的英勇的民用旅游船,無處給人一種明明身處絕境,卻仍然不服輸,奮斗不息的感動。無論是老船長的機智都斗敵機,還是飛行員的巧妙機智應敵,飛行員迫降的最后掙扎敲玻璃的臨危不懼,亦或是最后指揮官留島上和法國一起抗戰(zhàn)的無畏。。。一幕幕的畫面都讓人不由得握緊雙手,去祈福。那面對危難的冷靜和不屈無論放到哪里都是希望,都是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