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學習的溝通技巧大多側重于傾聽、觀察、描述,表達感受和不評判,但今天晨讀分享的溝通秘訣--感召力,卻大有不同,單單名字就給人一種力量感,我們來看看到底其中有什么奇妙之處。
1.贏得本能腦
出于直覺和本能,我們對出現在眼前的人事物,第一眼會有個好壞和喜惡的判斷,所以與人溝通要在第一時間制造信任感,可以嘗試下面兩個小方法:
01自己先要有底氣
我們的售后服務最近被投訴比較多,多方溝通都得不到改進,很讓人泄氣。開會時,主管領導鼓勵我們,客戶反應的問題我們要面對,但我們也不能因此沒了底氣,如果我們自己都對自己沒有信心,那客戶怎么可能會相信我們,進而相信我們的產品和服務呢?
說得極是,我們無法將自己都沒信心的產品兜售給客戶。自我感覺良好,客戶才會對我們多一份信任,反之亦然。
02多用比喻、類比
晚飯時,我問孩子是不是還沒晾衣服。他壞笑,你只是叫我洗衣服又沒叫我晾衣服。這臭小子,越來越精了!正要講大道理,但我還是忍住了,想了幾秒才慢慢說,那下次我做飯就只煮米飯不炒菜,你也只吃米飯好了,叫你吃飯又沒叫你吃菜。
小家伙大叫,不行。自知理虧,飯后他乖乖晾衣服去了。
如果我硬梆梆講道理,小家伙肯定嫌我嘮叨嫌我煩,即使就范也是心不甘情不愿的。
尤其是抽象的事物,打比喻更容易讓人理解。比如人生如夢,友情如一杯酒,憤怒時像火山爆發等等。
2.贏得情感腦
要贏得情感腦也有兩個小技巧:
01故事的魅力
《故事思維》的作者安妮特說,創造故事以及講故事的能力,是未來最重要的技能之一。
深以為然,因為故事的力量實在太巨大了。一個媽媽,通過講故事,會很容易讓孩子從小養成刷牙、早睡和閱讀的好習慣。一個孩子,被故事喂養長大,將來一定明事理,成就一個好人生。
02重復的魅力
如果說重復是孩子的智力體操,那么重復就是成人的動力體操,一件事情重復、重復、再重復,不僅讓人加深印象,引起重視,更能激發熱情。
比如李笑來老師的學習學習再學習,就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公號名,且不論理解的是名詞還是動詞,就這么一看,就很有感召力了,有木有?
3.贏得邏輯腦
想贏得邏輯腦就必須要掌握“成三原則”,即簡要說三點,才會讓自己的話更有說服力。
記得前期分享的文章提到,演講結構最好分三點,工作匯報要想三個方案,還有一本書《重要的事情說3點》,3的出鏡率實在太高了。
還有我們熟悉的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三人行必有我師,三寸不爛之舌等等,3簡直是魅力無窮。
此外,為了表達更清楚,別人更容易明白,我們可以適當加入數字和圖表。
很巧,省公司領導今日從群里發了個通知,要求分析的格式在包含模版內容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盡可能多用圖、表來描述、對比,少用整篇幅的文字展示。
我在猜,難道我們領導也關注剽悍晨讀了?吼吼,太剽悍了吧?!
相關文章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