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春分哈,預祝大家清明節吉祥(誰讓春分是個假節,不放假呢)。
其實很早之前還一直糾結,清明節不就是個燒燒紙上上墳的節日么(原諒我的膚淺),為啥放假?有啥放假的資格?好嘛,自從工作之后,連春分這種不是節日而是代表節氣的日子我都想給它找個冠冕堂皇的理由放假。
閑話少敘。上一次寫心得是在去年國慶節,寫的什么內容請大家點擊目錄翻閱。這次的內容,我想聊聊怎么刻畫人物。
刻畫人物,我們分很多方面:人物形象,人物性格,背景,愛好,甚至特定場景下觸發的特定動作,都屬于刻畫人物。下面就該有人問了,這么多,怎么可能面面俱到的為讀者展現出來?每個人物按照這套都寫完,不得破百萬字了嗎?
好,我來給你吃個栗子。比如在車站,有個小女孩在等車......打住,這個時候,你會想到什么?承認吧,我說的是小女孩,我一提到小字,你就會往可愛方面想,部分男同胞還肯定會想的更多。OK,可愛這點你可以省了,除非你主動去把這小女孩刻畫成鄉村非主流“忘了愛了”那種奇葩,不然你就不用再過多的渲染了,多了就假——我看過不少網絡小說,為了突出女性的各種特征,真特么無所不用其極——我還打聽過很多愛看網文的朋友,他們說愛看網文就是因為省事,看得爽。
我就呵了個呵,作者把你當傻子你還爽上了?雖然是好朋友但我這點上還是瞧不起他——要記住,你是作者,同樣要記住,看你文章的人是讀者。你們兩者要進行的是某種類似精神層面的交流,你們中沒有白癡。有些內容不必展現。就比如剛剛的小女孩,人家就等人家的車,讀者上班路上肯定也有女孩在等車,除非他們打過架,不然讀者記住的一定是最最漂亮的女孩最最可愛的女孩,頂多能回憶起她戴了個發卡,剩下的只有漂亮和可愛。你一提這茬,他們自然就會去回憶那個小女孩。
所以,抓住這一點,給他們留些空間自己去發揮,幫助你把筆下的女孩豐富完整。
看到這里,你應該意識到,我前面說要寫的什么形象什么性格巴拉巴拉一大堆,說實在的,全是廢話。刻畫人物,有能力刻畫得最生動最形象的,永遠是讀你文章的那個人。
這方面或許有人會質疑,那些大家,那些成功的作者,他們也在刻畫形象啊,他們刻畫得很具體啊很生動啊我很喜歡啊。
好啊,那你過來還我個栗子啊,哪里生動哪里形象哪里讓你喜歡啊?你背一段啊?
然后,你可能會甩給我人人都會背——也不一定,但至少人人都背過的朱自清的《背影》:
“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
好,難為你背出來了。那來分析吧——描寫外貌,短短十六個字。然后是動作,三句短文。接著是半句姿態,半句神情。
我再回你個栗子,你去看看文末:
“我讀到此處,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
好了,一個父親的形象出來了。其余的,你憑良心說,除了這個父親的形象以及他過月臺的場景,整篇《背影》,你還記得啥?刨去死記硬背的那些文字,我想,你最難忘卻,一定是我說前四個字你就能馬上想起來的那個父親形象,這才是作者想要留在你心中的。
記住,是作者故意的。你要是一輩子都有印象,想忘也忘不掉,是他故意的。你看這文章,看得忘我,想起了自己的父親,情不自禁地留下眼淚,那也是作者故意為之。你也不想想,十六個字,加上幾句話,他能寫出來個什么名言警句?要說用心,有寫作技巧,他通篇都用心,都有技巧,怎么就只有這幾個字幾句話讓你印象深刻呢?
其實,我覺得作者會這么回答這個問題:“特么怪我咯!?”
很簡單,因為他寫的,是你諳熟于心的,是全世界人都知道的——因為我們都有父親。其實,那兩段文字的精髓不在十六字的形象描寫,那只是鋪墊,讓你知道,啊,這是個淳樸老實有點守舊的人,和我那個整天花天酒地煙火人間的老爸不一樣。精髓在那段動作描寫,記憶點在“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我們知道,父親,在和我同齡人心中的印象大都是發福的。人到中年,發福難免。所以這是記憶點。
那么為什么說精髓在動作。因為我們不僅有父親,還知道什么是父愛。父愛的載體是什么?我覺得不同于母愛,母愛的載體性質偏軟,父愛則是不言卻如山般。朱自清先生抓住了這兩點:不言——過月臺全過程是我在遠處看,沒有話語;厚重,父親是發福了,是“厚重”了,卻用不那么靈光的身體為兒子去盡力做些力所能及的事,這是厚重。
一句話總結吧——寫到你心里了。
對,到這里,我說的廢話你完全可以忽略忘掉,只記住一點:往讀者心里寫。
這個時候又有人會說:你說的輕巧,那到底咋寫啊?
我收回那句話,其實讀者水平是參差不齊的,總有白癡,而且還有很多。你要寫的人物,外貌可以具體,動作可以具體,場景可以具體,甚至心理巴拉巴拉什么的都具體,但所有加在一起,絕對不能具體。你可以試著多讀讀名作,再自己試著寫寫你就會發現,總體的一旦具體,讓人不用過大腦這人物形象就躍然紙上,沒錯,那絕對是網絡文學。
我可沒有貶低網絡文學啊,網絡文學也在進步,也在不斷突破。就只是單純的不喜歡,也單純的不喜歡那些嗜好網文的讀者——文字如果失去了交流的意義,而只是單方面的灌輸,讓你爽到了——那我們的兒子女兒孫子孫女讀什么?
然后我意識到,想多了,首先,我要有一個女朋友。
后來,我覺得還是出家,比較符合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