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不再那么熱衷于厚本的名家小說、散文后,開始迷上漫畫,色彩明麗的,色彩簡單看了卻不覺乏味的,從幾米到慕容引刀,從尤塔?鮑爾到安迪·萊利,從《向左走、向右走》到《親愛的沙皮》,從《找死的兔子》到《幸福》,清晰的畫面,明艷的色彩,簡單的文字,一種人生態度。
那個周末如常去逛書店,在幾米的十年漫畫精品旁邊,同樣色彩明麗的《幸福》映入眼簾,出于好奇,短短幾分鐘便翻完了。既沒有文人騷客、名流雅士的任何書評,也算不上精裝版,卻讓人回味很久。
漫畫里那只叫做賽爾瑪的小羊每天的生活,在太陽升起的山坡上吃草、陪隔壁的大嬸聊天,教自己的孩子說話,要是有一天中大獎了,只有簡單的一句“那就多吃一會草,最好是在有太陽的山坡上。”多么簡單的愿望,是賽爾瑪的幸福。剛剛合上書的時候覺得有點像記者采訪山區里的小羊倌。
“放羊干什么?”
“攢錢。”
“攢錢干什么?”
“娶媳婦。”
“娶媳婦干什么?”
“生娃。”
“生娃干什么?”
“放羊。”
且不論城鄉之間的差別有多大,地區之間的發展有多么不平衡,也不論小羊倌重復父輩生活是否悲哀,人類學中有句名言即試著用他們的生活去生活,用他們眼睛去看他們的世界。在小羊倌眼中,放羊-攢錢-放羊的生活是簡單實在可以實現的,現代化的都市生活他并沒有經歷過,城市里閃爍霓虹、車水馬龍的繁華他也沒有見過,那是他的未知世界。他的愿望也很簡單,當然跟那只小羊比起來,略微“現實”一點。
整本書除了書名,并未提到“幸福”二字,猜想,每天簡單、循環往復的生活,這樣子就是作者所稱的幸福了?
在“現實”的今天,很多人若被問如果有一天中大獎了要做什么?答案也會很“現實”——殷實的物質。顯然作者要通過圖片以及簡單少許的文字告訴我們幸福是一件很簡單很普通的事情,那些抑郁以至于尋死的人,遭遇巨大心靈、身體的創傷、或者迫于生活的壓力源于工作源于家庭源于改變,也許不能面對不能接受,所以選擇了逃避,抑或覺得不會再有幸福,不是他們不會“轉念一想”,也不是他們太悲觀、心理承受能力差,只是把幸福看得過于復雜、過于艱難罷了。
叔本華說:“不空虛就是幸福。”米蘭·昆德拉說:“幸福就是重復的渴望。”心理學家說幸福是一種自我的心理滿足。時下也有言“幸福就是貓吃魚、狗吃肉,奧特曼打小怪獸。”《大耳朵圖圖》里圖圖覺得幸福就是生病的時候爸爸媽媽都在身邊,給他親切的關懷,喂他吃好吃的雞蛋羹。如果你要問剛剛好什么是幸福,阿好會告訴你,你覺得幸福,你就是幸福的,幸福是一種自我的感覺。
細想,色彩明麗卻簡單的圖片,字數不多,且文中未見“幸福”二字,小羊每天吃草,陪隔壁大嬸聊天、教孩子們說話。果真是作者所指的幸福。
賽爾瑪的簡單生活是幸福,安迪的那只兔子在嘗試了那么多稀奇古怪的死法之后,也快樂地活了下來。每一本漫畫后面的人生態度,也都值得我們去思考去回味。作者尤塔·鮑爾也是要告訴千萬讀者,幸福并不只是文人騷客筆下曲折回轉、守得云開見月明的風花雪月,它很簡單,就像夜晚小朋友躺在床上,身旁有爸爸或者媽媽講故事聽一樣;就像八旬老人在秋天午后曬著太陽,兒女陪著聊天覺得開心一樣;就像你在早晨清新的陽光里,愜意地端著茶杯,翻著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