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杜春娜
真好!今天上午聽常老師上了一節心理健康課《有話好好說》。
心理健康課以活動為主線,分享為主導,常老師每個活動的安排環環相扣,過渡自然,學生在這四十分鐘里聽一聽,說一說,演一演,悟一悟。
互相服務的小熱身讓學生體驗到幫助他人和受人幫助的溫暖和愉悅,然后自然的拓展“生活中還有哪些溫暖的話語呢?”
學生的回答很豐富:
“你好”“需要什么幫助嗎?”“你一定行。”“你的字真漂亮”“你冷嗎?”“我們一起玩吧”“謝謝你幫助我講題。”…………
“是啊,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一言六月寒。”常老師用一句俗語自然過渡到故事樂園“籬笆的釘子”。
聽完這個經典的小故事,孩子們有所思,有所悟:
“說了傷人的話,即使道了歉,也會再別人的心上留下了傷痕”
“語言的傷害比身體的傷害更傷人”
常老師抓住這樣的契機,讓學生一起風暴哪些話不要說:
“諷刺的話,嘲笑的話,侮辱的話,指責的話,罵人的話,打擊的話……”
哪些話要說:
“鼓勵的話,表揚的話,溫暖的話,關心的話,文明的話,幫助的話,能引起被人思考的話……”
四年級的孩子們,真的回答很豐富,很全面!
接著常老師帶學生進行第一個活動:
通過展現生活場景中常見的四幅圖讓學生談談自己的看法,
學生的話匣子一下子被打開了,由圖到自己,一點點的拉近學生的距離,常老師讓每個學生在練習本上填一個表格,寫寫曾經讓自己生氣的事情,當時你是怎么做的,現在你更好的做法是什么?然后小組交流。
這些小可愛們便把自己家的真實生活“父母大戰讓自己無法安靜學習而生氣”“弟弟扎破了自己的本子而生氣”“下課的時候自己的書包背別人翻了而生氣”“課間同學不給自己玩而生氣”等等,先是寫到了紙上,然后說給小組,最后在會場上大大方方的演了一遍。
常老師只給孩子們一分鐘的時間,一個小組比一個小組演的精彩,有個小組,在這么短的時間,旁白,動作,表情,語言都很到位,讓在場的老師們情不自禁的為他們鼓掌喝彩。
這不就是一個小小的心理劇嗎?讓情景再現,學生在扮演中體驗,在體驗中感受,在感受中反思,在兩種不同的語言中學生也會有所觸動,從而引發改變。
由遠及近,由他人到自己,學生在老師的引領下找到了遇到問題時更好的解決辦法。
一句句收獲,讓學生們自信滿滿,一句句啟發讓老師喜笑顏開。
最后一個跟蹤自查,“讓學生記錄一周內讓自己生氣的事情,給處理好的事情的小花涂上自己喜歡的顏色。”這是讓學生用今天所學幫助自己見證自己的改變。
說溫暖的話,能感受他人的感受;說鼓勵的話,能他會自己的體會,說得體的話,讓關系更和諧,學生需要,人人都需要。
有話好好說,生氣時候先不說;
有話好好說,溫暖的話常常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