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三的時候有同學買了這本書,當時借過來看了一點就沒時間繼續看了。
? 前幾天突然在手機閱讀軟件的推薦上看到了這本書。正好也有折扣,沒多大猶豫就買了。在此之前,我在手機軟件上也買過書,然而除了言情小說,其他都沒有看完過。總覺得,好的書應該用手觸摸著看才有感覺。最明顯的就是莫言的《生死疲勞》,手機都換了兩次了,還沒看完……
? 出去玩坐高鐵和火車很無聊,于是就在車上看,不知不覺就看了很多,返程的車上看完,并寫讀后感。
? 書的開始是由圖書代銷工作人員艾米(當然,這是熟人對她的昵稱)去艾麗絲島的島上書店推銷圖書引出的。
? 本書最大的主人公是書店店主A.J,一個本就性格古怪,孤僻,又喪妻的鰥夫。所以艾米與A.J的第一次見面并不愉快,甚至,足以令艾米記恨在心。
? A.J最大的財物是幾年前花很少錢買的一本價值四十多萬美元的珍藏版的圖書《帖木兒》,他本打算靠拍賣那本書的錢過退休生活,卻在一次醉酒后失竊。
? 報警無果,生活無望,他對生活的態度更加無所謂,基本把夢想定為,混吃等死。
? 由于整個書店最值錢的東西已經失竊,他在傍晚出門跑步時便開始不關門。在一次跑步回來后發現書店有個小女孩,一兩歲模樣。還有一張紙條,孩子母親留下的。說了孩子的基本信息,叫瑪雅,并說自己走投無路,希望孩子能在書店成長。
? A.J并不打算讓自己的生活發生這樣大的改變,但在帶了她兩天以后,瑪雅生母的尸體在海邊被發現。當兒童與家庭服務局的人來辦理手續時,他終于決定要收養瑪雅。
? 從有了瑪雅以后,情節開始往溫情的方向發展。A.J不再繼續他毫無規律的生活,他的書店也不再顯得那么無情,只根據自己的喜好和銷售量進書。
? 四年后,A.J在瑪雅生病并徹夜照顧她的時候讀完了與艾米第一次見面時推薦給他的書。他發現那本書確實很值得一看,于是他約艾米見面,為他當初的無禮道歉,并喜歡上了她。
? 沒過多久,他和艾米結婚,瑪雅也很喜歡艾米。當然,中間也有不少故事,是A.J在暗戀和追求過程中的曲折。
? 自此,書店成了三個人的書店。書上是輕描淡寫的描述了一些瑪雅長大了的生活,我認為他們應該是很幸福的。
? 幾年后,A.J由于總是口誤,且自己毫無察覺,在一次跑步暈倒后終于去了醫院。被查出大腦長了罕見腫瘤。
? 手術顯得很無用,他在逐漸喪失表達能力 和閱讀能力后慢慢死去。有什么比讓一個一生與書為伴的人失去閱讀能力更痛苦的呢?
? 書店在面臨關閉之際,被瑪雅的教父教母――警官蘭比亞斯和A.J的前妻姐伊斯梅買下來并繼續經營。他們都認為,沒有書店的地方,算不上是一個地方。
? 整本書中涉及到的書目和作者極多,故事大部分從主人公A.J的角度徐徐展開。
? 情節方面沒有什么太過激動人心的時刻,也基本沒有過度濃烈的情感表達,一切都好像順其自然就發生了,就連A.J的病和死亡,都沒有過度的渲染和表達。最令人感動和痛心的時刻應該是艾米在手術前對A.J說的話和A.J病情嚴重后想跟瑪雅說說關于愛的問題,卻多次表達不當,得不到正確的理解。
? 而且,每個章節由A.J對一本書的想法和看法開始。這樣的方式也讓我了解了更多的書,或者說更渴望去看這些書。
? 書中人物對書的討論和見解有很多,可以說,這本書的文學氣息很濃厚。好像所有的事件人物都與書有關。
? 最后附錄一部分書中提及到的書名或者作者:
? 《洛麗塔》、《麥田里的守望者》、《簡.愛》、赫爾曼.麥爾維爾、《無盡的玩笑》、《老學校》、威廉.福克納、雷蒙德.卡佛、布賴特.哈特、《偷車賊》、《遠大前程》梅芙.賓奇、尤.奈斯博、埃爾默.倫納德、沃爾特.莫斯利、科馬克.麥卡錫、卡特.阿特金森、《世界的感覺》、《好人難尋》、《古拉格群島》、《菲利普.羅斯》、《卡拉維拉縣馳名的跳蛙》、《所羅門之歌》、《奧麗芙·基特里奇》、艾麗絲·麥克德莫特、《相約星期二》、《波西·杰克遜與神火之盜》、《令人驚訝的屋大維》、《穿夏裙的女孩》、凱特.肖邦、《覺醒》、《與父親的對話》、約翰.歐文、安東·契訶夫的《美人》、凱瑟琳·曼斯菲爾德的《玩具屋》、J.D.塞林格的《逮香蕉魚的最佳日子》、ZZ·帕克的《布朗尼蛋糕》或《別處喝咖啡》、艾米·亨佩爾的《在艾爾·喬森入葬的墓地》、雷蒙德·卡佛的《肥》、厄內斯特·海明威的《印第安人的營地》、《逮香蕉魚的最佳日子》、《泄密的心》、《鐵頭》、《腦子中的子彈》、普魯斯特、《追憶似水年華》、《塵霧家園》、《當我們談論愛情時我們在談論什么》、《書店老板》、《時間的皺折》、《云圖》、《美國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