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門前段時間招了個小姑娘,試用了一個月,評估結果是“不合格”。
老板把告知結果這一“傷害人的任務”交給了我,讓我去跟她談談。我這人向來心軟,委婉小心地跟她聊了她這段時間的表現和老板的決定,感覺我比她還不好意思,小姑娘聽到最后面露不快,傲氣地說:如果這是公司的決定,那么OK啊我接受。這本來就是雙向選擇,老實說我也不是沒有地方去。不過老板在這種不恰當的時間做出這樣的決定,我覺得很遺憾。
她的中心意思是,她進公司時間還短,某些公司看重的能力她可能確實有欠缺,不過假以時日她多加操練肯定也能更上一層樓。但是,她的見識廣博,綜合能力肯定比其他同級別員工高出許多。公司還沒給她機會展露才能,就斷定她不合適這崗位,她覺得很不明智,她也覺得很委屈。
我耐心聽她洋洋灑灑地說完,想著“如果不是和她共事過一個月,乍聽這話我可能也會真以為誤判了一個人才吧”。
然而當下,我也只能諒解地一笑,在心里感嘆:姑娘啊,就算你是一塊金子,那你身上的“遮蓋”也太多了,實在很難讓人發現你的光芒啊。
“態度決定一切”幾乎是老少皆知的一句名言,職場中人大多拍著胸脯標榜自己“態度端正”,卻常常在不以為然的“小事”中失了分。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按時上班。這事說起來有人很不屑,我不就遲到幾分鐘嗎?至于嗎?嘿,如果頻繁遲到,這還真不是小事,就算每次只有幾分鐘,也能顯示出這人心里根本沒拿上班當回事,這是深層的認知定位問題。就說我們公司辭退的那位小姑娘,一個月里大概有二十天都是遲到半小時,一問要么起晚了,要么堵車晚點。呵呵,愛賴床就早睡把鬧鐘提前,知道容易堵車就早點出發啊,難道等公司為你調整上班時間?嗯,估計調了還是會繼續晚半小時。
一千個公司一千種模樣,進入新公司,要快速從上家的氛圍或模式中脫離出來,適應新公司的風格——諸如遵守基本的規章制度、適應企業文化、切換個人的能力重心等等。
比如我們公司要求每天寫工作總結,小姑娘就不樂意了,說真不習慣,反復提醒還是隔三差五才草草寫上兩句。再比如她所在崗位需要寫文案,她不說多在這方面下功夫,只“謙虛”表示自己文筆確實不行,同時對公司需求大加批判:如果這個崗位只注重這方面的能力,那也太狹隘了!姑娘,咱把地基打好了再談高層建設好嗎?
古人早說了,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沒有火箭般快速顯山露水、艷驚四座的超強專業能力,就從小事做起,在力所能及的細微之處做到最優,一點點改善,一步步積累。
文筆不夠優美,起碼可以保證語句通順,沒有錯別字吧?方案提法不夠創意動人,起碼可以美化版式,讓人一目了然,看著賞心悅目吧?別說成大事者不拘小節,多花那三五分鐘,起碼能顯示你的認真和尊重,事情不難,卻很容易影響他人的評分。
作為新人,害羞寡言也正常,但不要把自己困在三尺辦公桌前,畢竟都是步入職場的社會人了,低調個兩三天就差不多了,趕緊把握時間謙虛積極地學習起來。
“主動學習”是現代職場一項重要的能力,畢竟誰也沒收你學費,沒人有義務手把手教你。所以要眼觀六路,觀同事工作、交流模式;如果有人帶你,更要珍惜機會,及時溝通,大膽提問,問不解之處、公司項目案例等一切與工作有關的資料。如果一味地當羞答答的含羞草,被動等待別人來“教”,何時能讓人看到你欣欣向榮的喜人成長?
最后,提倡主動融入,但不要太自來熟、無懼無畏。初來乍到,多談工作,少聊八卦。涉及人事是非的時候,切莫急著站隊,靠跟著表態拉近距離。
比如說,公司里老員工閑聊吐槽老板抱怨制度,就算你認同,跟著笑笑就行,別忘了你當下可是卯足了勁想表現良好地留下來呢,跟這兒發這些牢騷干啥?不滿意趁早走啊。聽說公司那小姑娘就犯了大忌,她在公司“大神”給她指點方案的時候,不羈地跟大神吵起來了,因為事先常聽旁人說大神沒那么神,所以見解有分歧的時候,心里難免不服氣,就顧不上謙虛了。好嘛,人家坐到大神的位置自然有他的過人之處,老板又不瞎,輪得到你一個新人來質疑?
總之,最后小姑娘怏怏地走了,不知道她有沒有察覺自己的在職表現簡直就是“新員工入職給老板留下壞印象的絕佳示范”,也不知道一個工作近十年的“老員工”的臨別贈言會不會幫助她在下一個公司稍微加點分。
說起來那一個月,我們幾個每天早到的“老人”,看著幾個新人的空座,常常戲言:想當年我們剛入職的時候,拼命學習,生怕哪里做得不好,跟不上公司節奏,新來的這幾個小年輕怎么一點危機感都沒有啊?是社會太繁榮富強、不愁溫飽了嗎?
笑談歸笑談,撇開能力確實不匹配的情況不說,還是愿每一位剛到新環境的“新人”,都能用對策略,趁早修煉成發光發亮的金子,別變成被清退的“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