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端午,上了兩次靜心課,我問了兩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我在打坐的時候想著去買菜,怕菜場關門。所以靜不下心來。老師說,你只有2個選擇,一是趕快去菜場。二是,無所謂,沒有菜,先靜心完畢再說。我們很多人經常在想象里,而不作抉擇里。所以什么事都干不成。
第二個問題:既然人要死亡,為何要活著。老師說活著從來沒有意思,你臨在當下的每個感受是否安寧非常重要。你為何要提這個問題,是不是恐懼去面對問題。唯有當你恐懼去面對問題,你才會覺得活著沒意思。
兩位靜心大師一下子戳破我的念頭。我和老公晚上繼續討論活著與死亡。老公說,如果生命是一個軌跡,必然是圓的軌跡。出生是個圓點,人生就像圓規一樣畫個圓,死亡時到達出生前的那一刻,而整個軌跡就是你的所有經歷。活著就是生命的體驗,總要向陽去面對所有的一切,你會享受走出黑暗的幸福,你會享受那一刻的美好。平靜的去生活,不要天天想有的沒的。我說如果有的人一生都是痛苦,比如祥林嫂,有啥意義。老公說祥林嫂的意義就是對人的警示。我們不要過這樣的生活,這樣的生活毫無意義。祥林嫂就是這樣愿意以范例來教育世人。我說為啥要去讓一個沒有能力的人要做示范。老公說,那個時候窮人多了,是不是所有的窮人都走不出苦難,未必吧。生命就是探索。下一個發生沒有人知道,可是我們可以面對這些不確定性。
仔細想來,這一生,一直在面對不確定性,只是不確定性持續的時間長短不一樣罷了。
端午三天,當明白了這些事,人突然變得深沉了,看萬事萬物更有同感。一點頭發絲我都會輕輕的撿起,因為這是對地面的尊重,老公身體不舒服,說話沒那么好語氣,內心也不起波瀾,因為我只要負責愛他就夠。如果真愛,就是去看見人可以不一樣。
人的改變,有的時候真的不要著急,生命總有軌跡,只是時間線未到。所有的發生只是時間軸上的切片。
三毛說:我來不及認真的年輕,待明白過來時,只能選擇認真的老去。時光匆匆,歲月無聲,已經過去的每一天都不能再重來,不管你怎樣不舍,我們都只能向前走。往事不回頭,往事不將就,在青春里,我們慌忙就坐,未細細品味,我們總以為時光悠悠,足以供我們肆意揮霍,卻在恍然間發現,認真對待的不只是未來,還有無法重播的往昔。
我們來不及認真年輕,但我們可以選擇認真的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