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背景:
優酷上線了一檔叫《這就是街舞》的新節目,見名知意,
是關于街舞的綜藝,與《中國有嘻哈》類似,節目效果很流暢,不用快進就看完了一整期。在第一期節目中,有一個叫沈子皓的選手,在得知自己被淘汰后,不平地想要證明自己,隊長黃子韜大度地讓他進行了兩次battle,最終耐心地將他勸退。過程中選手沈子皓一直都在堅持。
什么是內心強大
節目過后,在微博上搜了關鍵詞“沈子皓”,輿論幾乎是一邊倒的負面。不難理解,過程中場面一度非常尷尬,該選手的行為幾乎讓他吸附了所有的負面標簽:“死皮賴臉”、“不尊重人”、“阿諛討好”、“兩面三刀”。。。
雖然我不認為這一段出自節目組的設計,可事實上,這些讓人討厭的點使大部分觀眾積累了足夠的反感,在節目效果上營造了足夠劇烈的沖突。
可能只有像我這樣奇怪的人才會在看到這一段時被深深地感動,由于思維的發散,當時聯想到這樣一個問題:
到底什么是內心強大?
有人把內心強大歸因于智商(這個人就是以前的我),認為智商高的人看得到更遠的未來,于是在選擇的時候更堅定,更不容易放棄,展示出強大的內心。
我(現在)覺得這個說法倒置了因果,由于一個人足夠聰明所以看到了別人看不到的未來,進而做到了成功。這個人不是因為內心強大而成事,而是他看到了別人看不到的未來,在別人想要放棄的時候他意志堅定不妥協,從而給別人以內心強大的幻覺,可實際上,這事兒他完全不需要糾結。
一個栗子:
假設,現在有人使用了哥倫布同時期的航海設備,也經歷了同樣的苦難到達美洲,單從這件事情來論,可以說明這個人與哥倫布擁有同樣強大的內心嗎?
恐怕不能,因為有一個信息他始終不會懷疑:美洲真實存在,而且就在那里!
心理學上講:
如果一件事情做不好,說明我沒有能力控制它變得更好,那么我至少可以毀掉它,這樣還可以證明我對這件事還擁有實實在在的控制權,以滿足人性底層的自戀。喪失希望就打擊了這種自戀,這就是為什么放棄如此普遍,這也是為什么人們普遍要看得到希望才能做下去。
由于他更不容易喪失希望,也就更容易完成任務。
從這個角度,內心最強大的人是那些看不到希望時仍能堅持不放棄的人,因為這違反人性。這也是讓我感動的地方,沈子皓尷尬地杵著,用一個個恐怕連自己都說服不了的理由硬撐,可能這是他面臨的很艱難的時刻了,他選擇抗。
死磕比佛系有趣
上一段從來理論上分析了內心強大的邏輯,擁有非常清晰的確定性結論。只是,真實的世界要比理論復雜,我們從未面臨一個確定的未來,從未有人提前知道在這個時代篤定不同方向的人最終結果,確定的對錯只是事后才擁有的維度。 我們面臨著一個不確定的世界,一個概率的世界。面對這樣的世界:應該如何自處?
擁抱概率,盡全力把遇到的事情做好!
節目里很多旁白的聲音已經出現了:
涼了已經。。。
別了。。。
還有好多人在后面呢。。。
生活中我們也經常聽到這種聲音,為了更好地與人相處,我們會為別人考慮,會鍛煉出極好的分寸感。我們都同意這樣的生活會非常融洽,不容易起沖突;
可是在重要的事情上,該有的沖突遲早要有,該來的競爭遲早會來。佛系地態度里,無論是真不在乎還在礙于情面假裝不在于,都沒有據理力爭來得積極和良性。對于創業者來說,死磕就更重要了:創業的時候我們難以區分 識時務地放棄 與 堅持到底 之間的平衡點,這種情況下,最好的做法就是死磕到底。死磕是在未知中獲勝的一個法寶,既然我們都不知道誰是對的,我通過死磕來增大選項獲勝概率,這很科學!
有人應該會覺得我在宣傳類似不要臉致勝的觀點,這一點我并不擔心,因為量變引起質變,事情都有程度的不同,以大多數人的薄臉皮,以大多數人并不強大的內心,以大多數人低下的執行力,這件事還到不了起負面作用的程度。
少年的內心
即使內心強大,也要自洽,我猜想,這個階段的沈子皓同學有一肚子的委屈,覺得這個世界無比黑暗,自己處處被針對。看到這篇“捧”他的文章應該很高興,看到diss他的文章應該很生氣。
可是少年,你的跳舞可能真的需要再提高:
必須承認,跳舞作為一個行業,需要用專業的眼光去評判,作為觀眾我是看不懂的,我只能打賭專業的導師們會說出真實的評價。所謂“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黃子韜先生說沈子皓的舞蹈不夠漂亮、不夠有感染力,那么我選擇相信這是專業人員的共識。馮唐在批評韓寒的小說時,說專業的寫作者有一條金線,沒過線的人不知道有這一條線,過了線的知道一定有這一條線。我問過很多唱歌畫畫的從業人員, 大家都傾向于相信金線理論,也傾向于同意一個從業人員的能力水平在專業領域是有共識的。即便是自帶流量的馮唐,當年也經受了韓寒粉絲的批量攻擊,最后不堪重負找矮大緊傾訴;如果情況倒置,如果坐擁千萬粉絲的是沈子皓而不是黃子韜,很可能輿論會倒轉過來:“你知道他有多努力嗎?”。。。
只是,不管輿論最終是什么樣,金線還是金線,專業人員的共識不會改變。
當然少年,其他方面的錯也應該注意:
不要試圖通過套近乎、道德綁架的方式來贏得好感,比如:他為了選擇黃子韜,專門學習了轉體360等。因為站在節目質量、導師人設以及導師人氣的角度,這樣的方式一定是減分的,可能臨場的應激思考意識不到這一點。
只是少年,
無論如何,
路還長,你還有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