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節課的內容是關于一篇非常著名的論文《知識在社會中的運用》,作者是1974年諾獎得主哈耶克。該論文與1945年發表于《美國經濟評論》上。
重溫邊際平衡的概念
昨天內容是關于經濟計算的大辯論,正方認為經濟是可以預測的,反方認為經濟是不可預測的,因為預測經濟的計算里面會遇到三個根本障礙:
1.人際之間的效用不可以比較。
2.數據不可得。
3.很難恰如其分地去獎懲人們的行為、人們的預測。
哈耶克的文章的主要內容就是系統性地回答這三個問題,并給出了一個完美的解決方案:
這個解決方案就是價格
哈耶克說,經濟體系要解決的問題,不是平衡邊際的問題。
怎么理解?
邊際就是新增的新增,你多花一塊錢,能夠給你帶來多大的收益?
邊際平衡就是說,你手上的錢有限,你每一塊錢應該花在哪里呢?
你要考量的是你的每一塊錢,都要花在那些給你帶來收益最大的那件商品上。這樣,你一塊一塊花出去,最后你再每一種商品上面得到的邊際效用就是平衡的。這樣,你通過有限的資源,有限的錢,去買到能給你效用最大的商品。這就是邊際平衡的概念。
所有的經濟學家,教科書講的就是怎么樣平衡邊際的問題。怎么讓你的邊際成本、你的付出,跟你的邊際收益、你的得到相等,相等也就代表了總收益是最大化的。
科斯定律,其實也是一個邊際平衡的概念。一塊地到底是種麥子還是養牛,主要就是取決于哪個更劃算,效用最大。這就是邊際平衡的概念。
經濟體系要解決的是變化的問題
但哈耶克在文章里說,邊際平衡是小問題,經濟體系要解決的是變化的問題。
人類社會跟自然就的根本區別是,自然界是循壞往復的,而人類社會是每天都在接受各種各樣的變化的沖擊。
他說,如果人類社會僅僅是要解決邊際平衡問題的話,那實施什么樣的社會制度,最終的結果都是一樣的。計劃經濟也可以,市場經濟也可以,什么都行。因為你可以從不斷試錯的過程中,發現我們應該如何計劃未來的生產。
如果我們的人口不變,人們的品味不變,需求數量不變,如果這個世界每天都像太陽系一樣周而復始的話,那么我們不論用什么樣的方式,都可以找到最佳答案。實施什么樣的社會制度,那是無所謂的。
但人類社會生活恰恰是一直都在變化的,你怎么去應付變化,這是非常重要的觀念。
關于變化的知識,永遠沒法集中在一個大腦里。
關于第二個問題,哈耶克說,關于變化的知識,從來沒有被集中過。當變化發生的時候,個別人在某個局部可以感受的到,但是變化的知識卻沒辦法集中到一個大腦里面。(是不是今天一直在講的大數據已有一定的這個大腦的雛形了,只是大數據記錄的變化本身也是變化的,并不是周而復始)
哈耶克繼續說,知識并不僅僅是科學知識,和那些課本里面的知識。更多更重要的只是,是關于誰在什么地方需要什么東西,需要什么樣的品質,需要什么樣的數量,而他愿意付出什么樣的代價來獲得這些東西-----這些具體的信息,哈耶克稱之為“知識”。?
果然說的就是今天的大數據,這位大叔在1945年就能預測到70年以后的事,刷子絕不是一把兩把的。這一點也充分說明,商業的世界其實是亙古不變的。
誰能掌握這些信息,誰能夠好好利用這些信息呢? 當然是商人。
但是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里,中國,歐美等國,都有一種重視工農業,而輕視商業的傾向。覺得商人只不過是炒買炒賣的中間商,他們對社會沒有真正的貢獻。
但哈耶克指出,由于這些商業的知識被分散在不同的大腦里,而經濟體系遇到最根本的問題是挑戰應變,那要怎么利用這些知識,這才是經濟體系里面臨最重要的問題。
哈耶克對怎么獎懲對錯的問題也做了解答:
價格能夠提供近乎完美的解決方案
哈耶克說,所有這些問題,都能找到一個近乎完美的解決方案,那就是價格體系。
價格能解決什么問題?
首先,第一障礙----人際之間的效用不可以比較。這一點,通過價格人們就能找到一個共同的尺子。因為每當出價,人們就知道這個人愿意用什么樣的代價獲得商品。這個時候,價格就是一個可觀察、可統計、可加總的數據。
第二,價格傳遞了關于稀缺的信息,什么東西不夠,那價格自然就上漲。
第三,價格傳遞關于稀缺的信息的時候,它是用最經濟的方式去傳送的。
第四,價格所傳遞的關于稀缺的信息,它也只會傳到相關的人那里,不相關的人,他不會收到這個信息。比如說你要用到鋼鐵原材料,只有使用這個原材料相關的人才會知道,其他人其實并不知道的。
昨天我們說收集信息的困難時候,還有一點是人們沒興趣告訴你關于稀缺的信息。還有一種情況是,人們有時候會把自己掌握的信息藏著掖著,不告訴別人,但是價格會出賣你。只要你愿意購買某件商品,一旦出手,你的行為就已經背叛了你,你對這件商品的需要就已經公之于眾。
哈耶克說,價格不僅僅能夠傳遞稀缺的信息,它同時也能夠指導生產,指導人們在不同的生產方式當中,選擇適當的生產方式。
需求第二定律里,用過一個表,說生產同樣一件產品,不同的生產方式,有不同的用水量,你到底應該選哪一種生產方式呢,價格能夠告訴你。
第三關于獎懲的問題, 價格本身就是最好的獎勵和懲罰。
任何人只要做錯了決定,他不需要寫檢討書,也不需要公開認錯,價格已經懲罰他了。相反,任何人他只要作對了決定,也不用獎狀與表揚,價格已經獎勵了他。
今天的課有點混亂,做個小結。價格的三個作用:
1.價格能夠非常有效、非常節儉、目標非常明確地傳遞關于稀缺的信息;
2.價格能夠指導人們進行生產,選擇不同的生產方式;
3.價格能夠解決獎懲問題。
課后思考題:你再做一下減法,在價格的這三個作用里面,你認為哪一個作用最重要?
我認為最重要的是第一個問題,能夠明確的傳達稀缺的信息,因為經濟學的基礎是稀缺,所以掌握了稀缺的信息,就可以相應的對后面兩點做出反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