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中的蘇州中秋節
這幾天一直在準備好友安吉拉的“海外華人中秋連麥”活動,主題是講一下家鄉中秋節的傳統和美食,以及在海外過中秋節的感受。
我想著還是問一下朋友圈里家鄉的好朋友們,他們大多都是地道的蘇州人,看看他們記得多少。
第一個回復我說,傳統美食是桂花糖水芋艿和月餅。第二個說她現在單身,不過節,怕胖,連月餅都不吃。
又有幾個朋友陸續回復我說石湖串月,上方山焚香,還有的說在家中庭院里擺上供桌,點香拜月。
記憶中小時候的蘇州以蘇式月餅為主,還有就是鮮肉月餅和廣式月餅。
蘇式月餅非常甜,里面通常是各種干果和果仁,現在喜歡蘇式月餅的人不多,記得媽媽當時很喜歡,說我不懂品嘗其中滋味。
朋友們發來的消息以及百度上找到的信息顯示,蘇州中秋的傳統美食大致如下:
鮮肉月餅:外酥里嫩,肉餡飽滿,湯汁四濺,甜香的肉月餅應該是蘇州人最主要的中秋記憶吧。
大閘蟹:九雌十雄,九月的雌蟹,殼黃飽滿結實,食之甘甜,十月,秋風漸起,以食用雄蟹為佳,一口脂膏為天下之最。
桂花糯米藕:白嫩的蓮藕填滿糯米蒸熟,切片后淋上蜂蜜,軟糯的微甜悄悄地把秋燥給壓了下去。
雞頭米:即新鮮芡實,營養豐富。芡實品質以南芡為佳,而南芡中的“蘇芡”果粒如珠玉,晶瑩剔透,清香軟糯,是蘇州土特產中的上上佳品。
2019年回蘇州時,學姐特意送了我4袋新鮮芡實,用冰袋裝著帶回了瑞士,不舍得吃,硬是把最后一袋留到了2020年的春節煲了湯喝。
糖芋艿:桂花糖芋艿,幾乎所有的蘇州老朋友都回答我,這是蘇州或者說江南特有的中秋時令佳品,光潔的芋艿,酥軟綿甜,湯汁清爽可口,飄著一點點桂花,滿口生香,老人小孩都適合。
我不喜歡甜食,所以媽媽和姥姥會為我特意燒一碗香蔥芋頭,就著米飯,我每次都能全部吃完。
其他的還有,糖炒栗子,白果,和柚子。
小時候姥姥總是把柚子剝好放在一邊,每天吃幾片,她說那種酸甜中稍帶一點苦澀的味道,對治療咳嗽很有用。
桂花糕:桂花糕也是想念中的美味。糯米粉、糖和蜜桂花為原料制作而成的糕點,松軟微甜,口感很好,特別是夾入少量豆沙的糯米糕,是我的最愛。
水紅菱:蘇州的石湖盛產紅菱,殼薄、肉厚、微甜,色澤鮮紅。“菱”和“靈”同音,以前秋天開學,家長會讓孩子們帶一些去學校吃,希望他們能沾上“靈氣”,讀書更加聰明。
非常嫩的菱角可以剝殼生吃,稍微成熟一些的則燒熟了吃。因為外殼會有寄生蟲,如果生吃,一定要用開水燙泡幾分鐘后再吃。
吃完飯,有的家庭或者朋友會約著一起出門走走,叫走月亮,一般都是在家的附近走一下。
最著名的賞月的地方是蘇州的寶帶橋。寶帶橋有53孔,如果在月圓的夜晚去那里走,每個橋洞里都會有一個倒映著的月亮,仿佛舊時官員腰中系的玉帶,據說這是寶帶橋名字的由來。
浪漫的情侶有時會在中秋節去寶帶橋走月亮,在明月映照的千年古橋上定下終身,希望由月亮為他們的感情做證。
中秋節也通常是戀愛中的人們上門拜見雙方家長,正式提親的好日子。在一個團圓的日子,提出并確定一門婚事,皆大歡喜,忙忙碌碌,準備一下,來年就可以舉行婚禮了。
這是我記憶中的蘇州。
在國外整整20年,以前中秋節忙忙碌碌很少在乎過。最近幾年,為了讓小朋友們了解中國的傳統,開始和朋友們一起過中秋節。通常是做幾個家常菜,然后從聯華超市訂購一些廣式月餅。
訂購的月餅很甜,吃不了很多。于是,我開始到網上查資料,試著做現在流行的冰皮月餅。
根據網上的介紹,買來各種材料自己做冰皮月餅,結果中餐館的老板娘看到我在朋友圈炫耀的圖片,羨慕不已,特意跑來問我借了模具,也和她的孩子們一起做冰皮月餅。
我又想念起家鄉蘇州特有的鮮肉月餅和綠豆糕,覺得小朋友們應該嘗一下,于是,又嘗試著做。
做鮮肉月餅的油皮可以就地取材,用超市里做羊角包現成的油皮,再用色拉油和面粉調出一些油酥即可。這里的牛肉餡很好,加入蠔油等材料后,做出的肉月餅很受歡迎。
綠豆月餅有點費事,買不到去了皮的綠豆粉,只能把綠豆泡了水,用手搓去皮,把去皮的綠豆煮熟炒干,放入豆沙餡,拿月餅模子一卡,就很好看。
如果估計當天可以吃完,就使用黃油,那樣的綠豆糕奶香味很足。如果想要保存幾天再吃的話,則建議使用色拉油,因為黃油做的綠豆月餅冷藏后會開裂,不好看。
蘇州自吳王建都以來,歷經幾千年,蘇州古城幾乎在原址上未有改變。優越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的物質供給,為歷代文人雅客的各種文化提供了優良的條件。絲綢,刺繡,檀香扇,紅木雕刻,書畫,美食,都在蘇州生根,無不追求一個“雅”。
贊揚一樣東西的別致,上海人會說很“嗲”,意為很好,蘇州人會說“蠻雅的”,瑞士人則會說很“original”,很原創,很獨特,無法復制。雅在我看來就是精致,盡心盡力做到的最好與無法輕易復制。
土生土長的蘇州人大多不愿離開蘇州。他們更愿意在低調樸素的大門里,在別有洞天雅致精巧的庭院里,品茶宴客彈琴論畫,盡享天倫。
細品蘇州的中秋傳統,會想說,也許幾千年來,蘇州人一直都在默默地用“在特定的日子,特定的地點,吃上一份特制的美食”等一個個極致的行為藝術守護著最原創的吳文化。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圓。
海外游子,遙憶蘇州。
2021年中秋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