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屏花落紅裳染,云雁幾時銜信還?
難度關山三萬里,幽香梵語夢君安。
注:新韻,首句平起不入韻。
1、云雁:亦作“ 云鴈 ”。高空的飛雁。南朝 宋 謝惠連 《秋懷》詩:“蕭瑟含風蟬,寥唳度云雁。” 唐 王勃 《江曲孤鳧賦》:“傷云鴈之嬰繳,懼泉魚之受餌。” 唐 韋應物 《答崔主簿倬》詩:“窈窕云雁沒,蒼茫河漢橫。蘭章不可答,沖襟徒自盈。” 宋 魏了翁 《水調歌頭·即席和李潼川韻》詞:“一聲云雁清叫,推枕賦歸來。”古代婦女的一種發飾。宋 張先 《雨中花令·贈胡楚草》詞:“近鬢綵鈿云雁細。好客艷、花枝爭媚。”原注:“大云雁,小云雁。”
2、關山:關隘和山川。化自于王勃《滕王閣序》,“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
3、三萬里:指山高路遠,三,是約數,自古以來,我國人民以三,九,來代指很多。在中國文化里,三表示多,凡事不過三,很多時候,三具有典型性,如:三甲,也是一條界線。同時,三與道家頗有淵源。三表示多而且典型時,有詞入木三分、繞梁三日等等,《戰國策》有語魯仲連辭讓者三。《史記》有語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小說中,更喜歡用三天三夜這個經典時間段。三與道家的淵源,體現在三皇、道的解釋:三,天地人之道也。《老子》有語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