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很小,我愿意做你的番茄炒蛋

大半夜被一盤番茄炒蛋刷了屏。美國留學的兒子想在聚會的時候做一盤番茄炒蛋,給媽媽微信怎么做。后來媽媽現場示范,爸爸拍視頻,兒子高興的聚會去,朋友問他中國和美國時差是多少,他想起來中國和美國時差十二小時,中國正是半夜的時間。而微信里,父母還一直等著在等他回復,究竟番茄炒蛋是不是做的很成功。


朋友圈里哭聲一片,全是想家,想家人,更有怒懟這孩子不知道上網查菜譜的。做為一枚時差黨,看了其實很感動,視頻里的小伙子其實很聰明,融入一個非母語的國家不是容易的事,有幸這個科技發達的世界,世界已經變得那么小。一個視頻已經可以同步大洋兩岸。

我剛到海外的那會,國際長途可是按一分鐘幾澳元收費的。那時候十澳元(那時候相當于六十人民幣)買一張電話卡,撥號,輸入卡號,密碼,再撥中國國家區號,加上老爸的手機,長長一串數字大概能用一分鐘。而且通話質量也差,但是一張卡能打幾十個小時的電話,留學生們一樣趨之若鶩?,F在,“hello China”的電話卡都再也沒看到過了。

那時候去買手機,簽約購買的時候,中國城熱情的售貨小哥告訴我,這個自帶Skype,和國內視頻直撥電話都可以,那時候多欣喜,毫不猶豫就買下了那款手機。不擅長用這些的父母,一步步的裝上Skype學習怎么使用,就盼著每天能打那么一個視頻電話。

短短幾年,伴隨著我也成了媽媽,父母為了照顧下一代成為了跟著子女跑的“老移民”。微信小視頻發的比我還溜,每天以平均十條以上的頻率給我發送寶寶視頻。以便我在公司工作也能看到“前方報道”。微信群成了家人交流的地方,每天每人各自做點什么,家人都知道,心里都有底。世界很大,但是又變的很小。

別說一盤色香味俱全的番茄炒蛋了,我老爸化身大廚,上到蝦丸三文魚,自己做的雞肉包子,蔬菜金針菇胡蘿卜燉蛋,下到小青菜蛋炒飯,小豆腐魚頭湯,每天小寶寶三餐營養搭配。家里的伙食從以前自己一個人在中國城打包一份炒面上升到了老公的螃蟹粉絲,清蒸鮑魚,老虎蝦大紅魚,五香小羊排,老媽的梅菜扣肉,老爸的筍干燒鴨,鹵鳳爪鹵牛肉。凡在我家做客的國際國內友人基本吃到走不動路回家。

感謝這個變小了的世界,在華人超市你能買到天南地北的食材,香料,零食,藥材包。感謝一把年紀還敢于改變學英語的老爸老媽,已經可以自信的跨越城市南北,銀行,政府,醫院。

感謝一個可以聯通世界的小視頻,做為承上啟下的一代人,我希望父母找不到路的時候能給我微信,在醫院看病時我能用視頻翻譯。也樂意解答經常脫線的老公的問題,以防他總是把西葫當成黃瓜買回家。更期待等小寶寶自己展翅飛翔的那天,能記得給我撥一個視頻,問我:“媽!番茄炒蛋是先放番茄?還是先放蛋?。俊睙o論那時候是幾點鐘。

網絡上雖然什么都有,但是家人,永遠是你遇到問題時,想到的第一個港灣。世界很小,而我愿意做你的番茄炒蛋。


自家的家常菜

無戒365日更挑戰 第三篇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