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川端康成筆下的棋局亦是人生的迷局

《名人》這本書是大一的時候看完的,原本對圍棋就充滿著崇拜,而我自己又只會一點點皮毛,所以,當看到一本寫圍棋的書時,我是感到非常的敬佩的,一共四十一篇,慢慢品讀下來,覺得《名人》這本書是一部意義非凡的小說。


?《名人》中所講的是一局真實的棋局,日本二十一世本因坊名人秀哉,在他64歲那年,要以一局棋來告退棋界,一位年輕棋手的代表被推上了舞臺,這就是木谷實七段。這一局棋下得十分激烈,雙方限時40小時,期間,由于秀哉名人的健康狀況,棋局中斷了三個月。實際上,這一局棋從1938年6月26日一直下到12月4日。

幾乎在所有的日本棋譜中,都要將這一局棋收入。這一盤棋的意義重大,已故著名的圍棋評論家趙之云和他的夫人許宛云所編著的《圍棋名局賞析辭典》中,將這一盤棋,放在日本卷(上)的最后一篇,這就是說,這一盤棋是日本圍棋的一個時代的終結。而本因坊秀哉,就是日本傳統圍棋的最后一位棋手,他是日本圍棋的最后一位終身制的本因坊名人。在他之后,所有的頭銜都不再是固定,要由棋手逐年去斗取了。


?

川端康成這樣寫秀哉名人在這一盤棋中的處境:從各種意義來說,他既要受到舊時代的對名人的精神上的尊崇,也要得到新時代給予名人的物質上的功利,于是膜拜偶像的心理同破壞偶像的心理交織在一起。在這樣的日子里,名人出于對舊式偶像的懷念,下了這最后一盤棋。

秀哉名人在這一局棋之后一年多就去世了。川端康成在小說中反復這樣寫到:“正如秀哉名人的棋藝以這盤告別棋而告終一樣,他的生命也宣告結束了。”說不定是這一盤棋奪去了名人的性命呢。下完這盤棋,名人再也恢復不了健康了,一年后就離開了人世。

川端康成是這一盤棋的見證人,他受報紙所托,以一位名作家,成了這一盤棋的觀戰記者。在這一對局進行中的時候,川端康成已經在報紙上對這一局棋作了幾十次的觀戰報道。


日本人是十分喜歡櫻花的。櫻花的美,是十分短促的,它很難開的久。在盛開的時候,櫻花染紅了大地。但是,只要一有風雨,鮮艷的櫻花就會紛紛飄散,零落一地。櫻花的美,常常出現在藝術的作品之中,描寫櫻花,就有凄婉的愛憐在內。櫻花就作為一種回憶和想象,長留在人的心間。《名人》中秀哉的美,也有櫻花的特點,在秀哉的一生中,川端將他的輝煌一筆帶過,僅截取了最后的一盤棋。《名人》是一片正在瓢落的櫻花,這也正是這部小說的日本文學的傳統風格所在。

文章很多地方都體現出了作者對秀哉的同情,以及對秀哉的圍棋藝術的敬仰, 名人秀哉是在唱著一首舊時代的挽歌,他在送別一個時代;川端康成也在唱著一首挽歌,他也在辭別擁有舊時代的精神的最后一個棋手秀哉。


?我讀這篇文章,不由得想到了小時候看的動畫片《圍棋少年》,讓我想到了很多童年的情節,有一天我們的小學語文老師問我們長大想要干什么的時候,大家都說著科學家、老師、醫生、警察的時候,我說自己想要當棋圣,老師用一種鄙夷的眼光看著我。現在想來,那時我是受到了動畫片的影響,但是圍棋這個概念,這個國粹也正是動畫片所告訴我的,我之所以不會下圍棋,卻對圍棋有一種特殊的喜愛,愿意去了解,去接受它,都是童年的時候所留下的這些情結的影響。


?

《名人》一書讀起來頗有味道,讀者跟隨著棋局,一步一步被川端康成領入一個迷局之中,棋局是秀哉名人的最后一戰,而迷局,正是對于人生的思考, 川端在這部作品中對名人的刻畫,難道就沒有在自己的心靈深處獲得長久的回聲嗎?名人的悲劇,難道不會在川端的身上重演嗎? 《名人》常常成為川端康成的代表作,這不是一種偶然的。從某種意義上講,川端的晚年,就是另一個秀哉。


?

在讀《名人》時,我是十分專注的,很多好的描寫也忘記隨手做出記號,但照例,好的語句拿出來與大家分享是必不可少的:

1.

他這種郁悶而乏味的生活,任憑人們去想象吧。他本人大概依然像往常一樣若無其事,茫然地坐著。

2.

人們絞盡腦汁制定規則,然而又在鉆規則的空子。

3.

在重視勝負的世界里,不切實際地把英雄吹捧上天,也許是觀眾的一種嗜好。

4.

以勝負為職業的人,一般也喜歡其他的勝負游戲。


?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