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秋晚
現代社會工作節奏越來越快,為了工作人們都已拼盡了全力,忙得沒有時間吃飯,沒有時間睡覺,很多夫妻被迫成為無性夫妻,連家中老小都無暇顧及,很多人在高強度工作壓力下還身患重病,失去了健康,以前拼著命賺的錢說不定還不夠治病的。不禁要問,人們用透支生命換來的是什么?為了一套房子、更多的錢、子女的教育還是自由、平等、文明?是小我還是社會?
不少人因為有著同樣的反思,開始換一種活法,從大城市撤回三、四線小城,或者找一處山林歸隱去,到廈門、麗江、大理、海南去過慢生活。記得有一對清華教師夫妻帶著孩子隱居在終南山,自己種地做菜縫衣,孩子教育也是自己來。孩子從小就熟知山里的動植物,熟知自己家里養的每一只羊,知道哪里的草最豐茂,知道哪里有蘑菇圈。他們回歸田園,與動植物一樣能從風中云中敏銳地感知到風雨雷電的發生和四季的輪回,能吃到最香的米飯、最甜的瓜果、看到最鮮的鮮花,呼吸到最新鮮的空氣。這樣的生活多么令人羨慕!
可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有勇氣或條件歸隱山林去,感嘆一下還得繼續風雨兼程。那哪怕看看也好,從這幅畫中看看“江山遲日麗,春風花草香”,感受一下“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也好,為我們增添一些勇氣、獲得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