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嗨,吃飯了嗎?......”
最近換了新工作,新的環境也認識了不少新同事。中午吃飯的時候就會幾個同事一起到樓下吃。
其中一個經常一起吃飯的同事讓我印象深刻。叫她小雅吧。
和小雅一次去吃飯的時候,每次在走廊上碰到別的同事,她都會逐一打招呼。哪怕擦身而過的時候別人并沒有看見她。
“嗨!去吃飯嗎”
“今天帶飯了啊?帶的什么?”
“哦哦~我們下樓去吃飯。”
到樓下后碰到同事在吃飯,小雅也會大老遠就很大聲的跟大家打招呼。
“嗨!你們在這里吃啊?”
“吃的什么啊?”
“我們去前面看看,你們慢慢吃。”
這不是偶爾發生的,而是每天都在發生。但是我發現大部分時候,熱情回復她的人并不多。
還有在辦公室的時候,如果她聽到誰在說話,都會插話進去,但是通常情況談話的兩個人也是基本忽略她的話,繼續聊天。
02,“哎,我也是。......”
當大家坐在一起談論到某個話題的時候,小雅就會主動搶過話頭。
“哎,我也是。我跟你說我上次去找我朋友玩。····”
“哎,我也是。我之前也被騙過。上大學的時候······”
“哎,我也是。我······”
如果大家都在安靜吃飯,小雅嘴巴還是不停的說,講她工作遇到的糟心事,講她的原生家庭多么不好等等。所以每次她都是最后一個吃完飯的。大家都要坐在那里等她一個人。
這種事情也不是一次兩次了,而是每次都是如此。
但是,小雅人又非常熱情,仔細。
吃飯的時候她會幫旁邊的女生撩起長發以防落到飯里。
去超市買東西看到一樣東西的時候會問大家喜不喜歡吃,如果沒人吃她就不買了。因為她說“你們不喜歡吃我就不買了。其實我不喜歡吃辣的。”
當她請假會跟你發消息交代清楚,“我今天請假了,中午你自己去吃飯哦。如果快點弄完的話中午可能會趕回去。”
慢慢的我發現一個問題。老同事沒有一個和她關系比較好的。每天只有她一個老同事和我們幾個新同事一起吃飯。
03,“我在家做錯事就會挨打。····”
在一次次小雅的自話中,才知道她上大學之前在家里只要做錯事就會挨打。她還有一個姐姐,一個弟弟。
弟弟在家什么都不做,所有的家務活都是她和姐姐來做。而且她家是做小本生意的,耳濡目染,自然能跟每個顧客都聊上幾句。只要光顧過一次,下次再來就能認出來。
時間久了,免不得就把這個習慣帶到了工作中。所以才會跟所有見面的同事打招呼,寒暄幾句。
另外,小雅也過于把精力放在了別人身上。
因為家里重男輕女,小雅對自己的外形也不滿意,她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我好胖啊,你們都好瘦。”
所以這也造成了她自卑的性格。很想要跟別人交朋友,甚至不惜放低自己,一味遷就,附和。沒想到用力過猛,適得其反。
04,“你就是你所說的人。”
其實,成年人的世界都沒有容易二字。工作,生存,還要面對一地雞毛。每個人費力經營自己的生活就耗去了大半力氣。剩下那點精力只想看點開心的,聊點開心的。
沒有人想一直聽你講自己不幸的生活。
有同理心的人會覺得你可憐,沒有同理心的只會在背地里幸災樂禍。
你要知道這個世界上好人多,但是壞人也是一抓一大把。
成年人之間的友誼需要恰如其分的距離感和分寸感。
你不需要剛認識一個人就把你不幸的遭遇全盤托出。時間久了,在別人眼中你就是一個不幸的人。久而久之,你也越來越相信自己就是這么不幸。你說出來的話就會成為你的人生。
另外關于胖的事情。我想說,除了天生吃不胖的人,剩下的哪個人不需要控制自己的體重?胖沒關系,最怕你一邊喊胖羨慕別人,一邊無動于衷照樣胡吃海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