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藍的天空中零星地點綴著幾縷棉絮般輕盈的云朵,那輕描淡寫的白讓一望無際的藍更加的攝人心魄。青山用它層層疊疊的綠舒緩著艷陽帶給大地的焦灼與饑渴,鶯鶯燕燕歡快的啼鳴為這幅鮮亮明麗的山水畫卷增添了許多的生機與活力。蟬兒不甘示弱地扯著嗓子想用自己的高音引起人們對它的關注,其實它是做到了,這聲音雖略顯突兀卻也是天籟。
溪水自山澗奔涌而下,只因近些日子大雨經常滂沱而至,所以今天的它顯得有些魯莽了。振耳欲聾的流水聲中我們無法把它與曾經的潺潺寧靜相聯系,但這聲音聽起來是完全的興奮而非憤怒。或許它也被今天湛藍高遠的天空所折服,有心要用自己的力量沖向天際。
這樣的環境里,適合靜坐發呆,適合凝神遐想,也適合吟詩作賦,更適合登高望遠……
不知是不是身高的緣故,他跟我們說話總是會把身子微微伏下,臉上謙遜的笑容總會讓你誤把他當作鄰家大哥,他的話不多,但總會告訴你:沒事的,沒問題……經他這么一說,很多時候你也會覺得這沒事的,一點問題都沒有。
我不知道自然環境對人的影響會有多大。久居城市里的人每天都在鋼筋混凝土的建筑叢林中穿梭,身邊奔跑疾馳的是用堅硬的鐵皮包裹著的人的代步工具。是的,代步。人的腳已經接觸不到溫柔的帶著泥土芬芳的土地,他們的腳底有被炙烤的感覺,身上有被灼燒的痛楚,所以他們選擇在開著空調冷氣的逼仄空間里用輪子行走。
這樣的生活狀態下,人的面部表情是緊繃的,仿佛那里安裝著一根弦,稍一用力就有斷裂的可能。他們不茍言笑,不是不會而是不能,而后在不能中變成了不會。
從忙忙的大都市走到莽莽的大森林,我不知道江總是否要經歷一番掙扎與蛻變——當刺眼的建筑物折射出來的強光被滿目的蒼翠所替代的時候,那種灼熱感是否隨之消失,取而代之的清新醒目是否讓他目光更加柔和深邃?原本在車水馬龍中穿梭與等待的焦躁是否被這天高云淡,山青水潺蕩滌的只剩下從容與安祥?答案似乎不言而喻。
他說我是他的同學,只因我們都跟著陳老師玩攝影。他對老師的欽佩與敬重讓我深深地折服并為之深深地感動。一個人去仰望高山大川,去仰視圣人先賢,去仰慕達官顯貴,這都不足為奇,因為這是世道,但如果一個有所成就的人能謙恭地與不在他同一層次的人平等對話甚至以禮相待那我們會認為這人真正地有素養。而像江總這樣能因對小小老師的尊重而讓自己有了謙卑的姿態,我覺得他已經達到了一定的境界……
黃楮林的風是清甜的,風中帶著蒙蒙的水霧。當風輕攜著這細小的水珠撲面而來的時候你會情不自禁地閉上眼深呼吸,在這里,天與地,山與水,人與空氣是融為一體的。肺部經過深深洗禮,身體頓時變得輕盈起來,輕到似乎可以隨風飄蕩,隨水霧輕舞。林間的燕語鶯聲不絕于耳,它們在為你的蛻變而歡呼雀躍……
突然間就明白了江總。一個人在這樣純粹純凈的世界里那么久,他的身心都早已融入到了山水之間。山的高聳與水的柔潤鑄就了他性格中的大度與包容。他從大都市帶來的刺眼光芒已然被那莽莽蒼蒼的群山所消融,那曾經有過的傲然之氣也被清清冽冽地溫泉水所蕩滌,剩下的便是如鄰家大哥一般的親切與柔和。
此刻,那山,那水,那人便是這天地間最為亮麗的一道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