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詢生意的關鍵在兩條,一是要價能力,二是降低客戶期望值。這兩條似乎是矛盾的,所以要不貪心。不貪心,真人真心真本事,降低客戶期望值。這三條,就是華與華的價值觀了。先別說自己能做到不“見利忘義”,能曉得不“見利忘害”就行!
【子曰:“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孔子說,君子以他的說話超過了他的行為為恥。前面《里仁》篇有一句:“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古人不敢隨便說話,因為怕做不到。《禮記》上說:“有其言而無其行,君子恥之。”自己標榜的,或承諾的,自己卻沒做到,君子以之為恥。
這個要特別注意,越是老板,越是領導,越是官大的,越容易有其言而無其行,因為你官大呀,你說了不做,也沒人敢問,所以無所謂,就放松了自己。若是地位比較低,說了沒做,就有人責罰他,他說話反而小心。
《禮記》又說:“君子恥有其辭而無其德,有其德而無行。”話說得冠冕堂皇,自己卻沒有那品德。或者似乎有那品德,卻看不到他的行動。
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就是話不要說大了,這個道理,似乎簡單得沒人不知道。但是我們前面說了,要把“我知道”列為禁語,只能說“我聽說過。”什么叫知道呢,知行合一才叫知道,做到多少,就知道多少。沒做到的部分,還是不知道,永遠都有不知道的部分。
要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這句話,要學而時習之,實踐這句話。先想一想,我們為什么要說漂亮話,要說大話,以及為什么不能說漂亮話,不能說大話。
說大話,一是求名譽,二是求利益。求名譽,是為了讓大家認為我是好人;求利益,是用巨大的承諾,希望對方把某事交辦給我,這樣我可以獲利,可以得晉升。但是這樣做,對自己害處很大,你平時漂亮話說得太多,把自己說成圣父圣母,就把別人對你犯錯的容忍度降到了0,哪天你犯一個小錯,和你平時標榜的不一樣,別人會連帶著把你所有的全否定了,你的話都沒人信了。另一個人,犯的錯比你還大,卻沒人在意他,因為他平時沒說自己是好人啊。我們是希望別人寬容自己呢,還是希望別人對我嚴苛呢?你說的漂亮話越多,別人就對你越嚴苛。
還有一點,你說話越漂亮,把自己說成100分,白玉無瑕,那就是邀請全世界的人拿放大鏡來找你的污點,因為人家不服啊,就你是圣人?你是影帝吧!全世界都來對你進行顯微鏡糾錯,誰受得了!所以古人有一句話,叫“君子自污”,自己給自己找點毛病,別穿得一身雪白,這樣別人就沒有往你身上找污點,潑污水的沖動了。這就叫多留余地,給自己留余地。
西方搞政治的,有一句類似的話:“舉燈照亮自己的暗處。”就是要有自嘲精神,要有自爆污點的意識,特別是要搶在別人爆料之前自己爆出來。因為言過其行是最嚴重的,而有錯,并不嚴重,人人都有錯嘛,別人能接受。
有人要問了,你成天學論語,學圣人,怎么又要講自污呢?這個,可以用莊子的一句話回答:“行賢而去其自賢之行。”我再加一句,行賢而去其自賢之言。做好事,不要去做那些為了讓別人認為我好而做的事,做好事,不要去說那些為了讓別人認為我好而說的話。
不要說漂亮話講完了,再講講不要說大話。
這個道理比較簡單,但是同樣,做到很難,知行合一,很難很難很難。
人為什么要說大話呢,前面說了,說漂亮話,是求名譽。說大話呢,是要機會,要利益。機會和利益,比名譽更有吸引力,所以說大話這病,不好治。
大話的壞處,其實非常明顯,比它的利益要明顯得多。但是人性的弱點,壞處再明顯他也看不見。而利益和獲得利益的幾率再小,他也會把它放大。趨利避害,但人人都對趨利很敏感,對避害不敏感。我們常說一個人“見利忘義”,其實不用在道德上要求自己義,先培養自己不要“見利忘害”就行。
說說我自己的故事和體會。
2002年,我和我弟弟華楠,在廣州創辦華與華公司,做咨詢,做廣告。當時的廣告界,和現在不一樣,4A公司還挺牛的。我想我們的公司叫什么呢,我就叫3Z公司,三個真——真人真心真本事。我們是真人,有一身真本事,對客戶有一顆真心。這真本事和真心,是配套的,有真本事,才能拿出真心。如果沒有真本事,又有真心,就不能開公司了,因為你一去就得跟人說實話:“這事其實我不行”。那誰還給你事情做呢。所以真心和真本事要同時有,那只有真人才有。
做咨詢生意呢,有兩個關鍵,一是要價能力,因為咨詢產品不像一臺電視機,有市場價格。咨詢沒有市場價格,有你自己的定價權,10萬也是他,100萬也是他,1000萬還是他。你當然想要高價——雖然不是越高越好,這個道理下面再講——你的價格要高,就必須客戶對你的期望值要高,因為他是對期望買單。這就讓你有了說大話,做大承諾的利益驅動和情緒沖動。100年前,美國一位馬戲團老板說過一句話:“廣告就是承諾——太大的承諾。”
第二個問題來了,客戶的期望值越高,他的滿意度越低。因為滿意的定義,是達到了期望值,如果超出了期望值,就叫驚喜了。所以,開始工作后,要致力于降低客戶的期望值。
你看到,要價能力,和降低客戶期望值,似乎是一對矛盾。
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如果一做起來,達不到,甚至遠遠達不到自己自己吹的牛皮。這生意以后還有得做嗎?所以這不是一個恥不恥的問題,是一個生存問題。
所以我們始終注意在低期望值基礎上開始,“咨詢有風險,合作需謹慎。”經常把這話掛在嘴邊,提醒對方,你可能什么都得不到。有人要問,這樣還能做成生意嗎?當然能,因為有你過去的業績,人家是看你的過去,看你的行動,來判斷你的,不是看你說什么大話。大話只能騙傻瓜。
但是,我也犯過錯誤,有時候,特別志在必得,想得到某個機會,或者自以為看得很明白,拿得很準,就給對方做出承諾,把自己的聲譽壓上去,要對方接受我的服務。結果呢,事情的發展不是我想的那樣,東西拿出來對方不接受。本來嘛,我做出來,你不認同。如果我事先說過可能失敗,那就沒什么。如果我事先說過一定成功,那就惡心自己,惡心大家了。
有了這些教訓,我把“真人真心真本事”列到公司價值觀第二條去,在前面加了一句話做第一條:
不貪心。
不僅不貪錢,也不貪建功立業的機會。儒家思想:“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我自以為能成大功的東西,人家不用,我也不遺憾。人不對路,我天大的主意不拿出來,我帶進棺材,也無所謂。
在“真人真心真本事”后面,我又加了一句話:
真人真心真本事,降低客戶期望值。
這是我對“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的知行合一。
《四書章句集注》,朱熹著,中華書局出版
《張居正講解論語》,張居正注,中國華僑出版社出版
《論語新解》,錢穆著,三聯書店出版
《論語正義》,劉寶楠著,中華書局出版
《論語譯注》,楊伯峻著,中華書局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