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詞以哀婉凄美聞名,知己好友顧貞觀評價道:“容若詞,一種凄婉處,令人不能卒讀。”[1]然而在外人看來看,他仕途坦蕩而又才情過人,可謂是身在“花柳繁華地,溫柔富貴鄉”之中,本應無憂無慮的相門翩翩公子,卻被稱為“千古傷心詞人”。所謂“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他的沉重心事不是空穴來風的無病呻吟。
“家家爭唱飲水詞,納蘭心事幾曾知。”[2]詩中的“納蘭”即納蘭性德,此詩是與他同為御前侍衛的好友曹寅所作,其真實性不言而喻。納蘭性德,字容若,武英殿大學士明珠之長子,官至正三品,二十三歲便完成了《通志堂經解》的編纂,他的詞作更是在幾百年后的今天仍舊為人稱道不絕,國學大師王國維對他評價甚高,贊他道“北宋以來一人而已”。生于緇塵京國,出身相門,而又滿腹才華的納蘭性德,卻以悲劇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短暫的一生。
愁于身世
納蘭性德對自己的身世如此評價:“徳也狂生耳。偶然間,緇塵京國,烏衣門第。”[3]納蘭性德自認為自己天性疏狂,生于這樣的豪門望族之家純屬偶然。在這首詞中我們看不到納蘭對自己高貴出身的絲毫慶幸或是自豪,反而可以看出些許無奈,甚至是不耐煩,被千萬人渴慕的顯赫身世,在納蘭這里卻成了無法擺脫的困擾。“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4]他有放浪江湖的逍遙理想,主張“人各有情,不能相強”[5],奈何被困于相門之中,事事身不由己,現實與理想的矛盾注定讓納蘭的一生都陷入濃濃的惆悵之中。
即便是在他事業的巔峰時刻,他也仍舊在官場的迂腐之氣中保持著自己高潔的情操。“非關癖愛輕模樣,冷處偏佳。別有根芽,不是人間富貴花。”[6]納蘭借這首詠雪詞道出自己不慕功利,厭棄官場的品性。無論是在他的時代還是在當代,納蘭都擁有一大批的仰慕者,除了他詞作甚佳這個原因之外,納蘭他生在高堂門第,朱邸紅樓,卻絲毫沒有染上王公貴族的紈绔浮夸之氣,反而視富貴功名利祿如塵埃,這才是他能夠為世人仰慕的難能可貴之處。“身世悠悠何足問,冷笑置之而已。”[7]他看輕身世,交友豁達,或許正是如此情懷給他的詞中賦予了靈性。
傷于愛情
納蘭的詞作中最廣為傳誦的是他的悼亡詞,他的愛情悲劇幾乎耗盡了他的后半生去悔恨與追憶。“一生一世一雙人”[8],這是納蘭純凈浪漫的愛情理想,可見他是用情至深之人。在他被困相門郁郁寡歡的時候,他的妻子盧氏出現了。盧氏知書達理,善解人意,兩人情投意合,一起度過了納蘭一生中最快樂的日子。奈何天不盡人意,幾年后盧氏抱病身亡,只留給納蘭無盡的追憶,化作納蘭悼亡詞里的綿綿深情。
“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沉思往事立殘陽。被酒莫驚春睡醒,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9]秋意漸濃,西風拂過落葉紛紛,納蘭一個人立在黃昏中,回憶起過去與妻子賭書潑茶的美好時光,當時看來稀疏平常的日子,如今卻再也不能重溫了,美好的往事總是讓悲意更濃。一句“當時只道是尋常”,勝過了千言萬語,悵然若失,懷念,孤獨,悔恨,悲痛,只這一句就將所有情感傾瀉而出,讓人讀之感慨萬千,不禁悲從中來。
“夢冷蘅蕪,卻望姍姍,是耶非耶?”[10]納蘭終究還是不能相信盧氏已經永遠離開他了,恍惚中竟能看見妻子的身影,那桌上的殘存的香粉和未繡完的刺繡都還原樣放著,仿佛那不幸一切真的是一場夢而已,盧氏仍舊陪伴在他的身旁。“夢好難留,詩殘莫讀,贏得更深哭一場。”[11]然而美好的只是夢,不幸才是現實。夢中的妻子淡妝素服,執手哽咽,滿腹的思念還沒來得及傾訴,夢就已經醒來,只剩下他一人在深夜里痛哭流涕。
“若似明月終皎潔,不辭冰雪為卿熱。”[12]納蘭運用了荀粲用在冰雪中凍得冰涼的身子給發燒的妻子降溫的典故。荀粲也是有名的癡情之人,妻子離世之后他一直悲痛不已,朋友勸他再續,他的一句“佳人難再得”讓世人唏噓,最終他在妻子離世一年后憂傷而亡。納蘭想必是最能夠體會荀粲的心情的,月亮雖只一月圓滿一次,可它終會圓滿,而納蘭與盧氏的別離,卻是再不能相見的永別了。
“知己一人誰是?已矣。贏得誤他生。”[13]納蘭寄期望于來生再相逢,卻又“還怕兩人俱薄命”[14],這種既憧憬又絕望的心情,化作郁疾深入骨髓,這斷腸思念的苦澀,又有幾個人能承受的住?納蘭絕望地嘆道:“此恨何時已。”[15]然而納蘭不知道,他這剩下的一生都沒能擺脫這蝕骨的傷痛。
在盧氏八周年忌日的那一天,納蘭性德終于結束了糾纏不休的抑郁,如愿地與妻子黃泉相會。
所謂“多情自古原多病”[16],納蘭所處的困境,以及他多情的天性,注定他是年命不永的,年僅三十二歲便溘然長逝。他短暫的一生如流星劃過浩瀚無垠的天際,美的令人心驚卻是一閃而過。他的詞集《飲水詞》取“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之意,用他的才情揉以真情,向世人訴說他的悲與歡,雖然他只在世界上生活了三十二年,他的詞卻穿越千百年塵埃,至今為人傳誦。
納蘭詞真情流露而又自然天成,無數首傳世之佳作,萬千人爭相拜讀,而這些人當中,又有幾個人能真正地體會納蘭的情與思呢?他傷于身世禁錮,傷于有夢難求,傷于生離死別,他成就于傷,也毀滅于傷。世人為之英年早逝深感遺憾,但對他而言,在雙眼閉合的那一刻,或許正為解脫于塵世苦海而感到輕松呢。
[1]顧貞觀《納蘭詞評》
[2]曹寅《題棟亭夜話圖》
[3]納蘭性德《金縷曲·贈梁汾》
[4]納蘭性德《浣溪沙》
[5]納蘭性德《與顧梁汾書》
[6]納蘭性德《采桑子·塞上詠雪花》
[7]納蘭性德《金縷曲·贈梁汾》
[8]納蘭性德《畫堂春》
[9]納蘭性德《浣溪沙》
[10]納蘭性德《沁園春·代悼亡》
[11]納蘭性德《沁園春》
[12]納蘭性德《蝶戀花》
[13]納蘭性德《荷葉杯》
[14]納蘭性德《金縷曲·亡婦忌日有感》
[15]納蘭性徳《金縷曲·亡婦忌日有感》
[16]納蘭性徳《虞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