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學了一個詞,叫做煙火氣。
大概在兩年前那個時候情緒非常失落,在網上看到了一篇文章,意思是說現在有一種“偽文藝青年”。他們“敏感,呻吟,矯情,明明身無分文還要不食人間煙火,明明缺乏理想還想過得波瀾壯闊。其實,“文藝腔”本身并不是壞事,真正需要杜絕的是沒有“煙火氣”的“文藝腔”。因為,文藝和生活從來不是脫節的。成為“文藝青年”而不是“偽文藝青年”,需要置身于生活之中,在生活的“煙火氣”里熏陶;需要通過“文藝”這個無形的東西,提升自己的內在世界,或是由此去探索心靈之外廣闊的外在世界;需要從生活這部大書里孜孜不倦地汲取養分,進而結繭成絲,回饋生活。
看到那篇文章以后,心里有那么一瞬間是被沖擊的,我那時根本算不上文藝,正被現實折磨的死去活來,可是看到煙火氣的時候,我恍惚覺得自己生活以來從來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覺得自己活得特別不接地氣,我媽告訴我說想接地氣特別簡單,去趟菜市場。你一進菜市場,就能感受到人間煙火撲面而來。看著一堆人為生活努力,你有再多的矯情和裝腔作勢,都會掉在地上。有幸去看了一次早晨4點半的菜市場,看著最好的大批蔬菜被集體收購運出市場,看著為了5分錢討價還價的商販,看著為了省幾毛錢硬是要老板送幾顆蔥或者幾個辣椒的大媽,看著沒錢買菜的人在散市以后撿著剩下的菜葉開心的笑容,那時我才知道身邊的百姓生活的常識里面的那些尋常道理,其實就是最容易被忽略的煙火氣,但就是這尋常道理,因和你我他都有關系,卻最為觸動。
那時我開始明白人活著 ,必須得有一些煙火氣息。我們都是食人間煙火的凡人。無論繁忙還是清閑,都要養好身體內的煙火氣,有了它,你才能去追求你想擁有的一切,哪怕暫時還有些遙遠都沒關系。
家庭生活中煙火氣息最濃重的地方就是廚房了,廚房蘊藏幸福,食物帶來歡欣,生活可以過得簡單卻充實。從前我并不做菜,一來是確實無心做,二是胃口不合,總歸是做了菜仿佛更尷尬。眼睛會看瞎,味蕾不會說謊。朋友們說凡是什么都不會的家務小白女,嫁給什么都會先生,婚姻一般都很幸福。婚姻中的好命女,總是被照顧的一方,尤其是衣食住行方面。可是首先要氣息相投,接下來才是秋冬春夏,吃喝笑鬧,相守到老。現在的我依然算不上喜歡做菜,但是有愿意為之做菜的人,自古君子遠庖廚,此生大概我是沒辦法做個君子了。不過,人生在世,一日三餐,無論走多遠,最終是回到餐桌前,與家人吃頓飯。
實話講,我欣賞有人間煙火氣的男人。女人容易把生活過成柴米油鹽,家務做多了,工作壓力太大,怨氣自然會重。可是奇怪的是有煙火氣的男人卻常常把柴米油鹽玩轉得如魚得水,他從不掩飾自己的世俗,過日子就是俗氣的吃喝拉撒。他不像高冷男神那么令人仰慕,但是和他在一起,生活像被施了魔法,變得生機勃勃。當然,這不是說大家一定都要去跟廚師一起生活,不過溫馨的家庭,必然有著熱騰騰的晚餐,暖暖的燈光,等你回家的人。
我身邊的親人中最有煙火氣的男人是我姑父,他雖然不會燒菜,但是他喜歡在朋友圈炫耀夫人的廚藝。夫人做的拿手好菜,他會去查菜譜、研究食材,圖文并茂秀恩愛。家里的電器都是他負責修理,平時種花弄草,運動爬山,最近兩年開始百度做各種美食給姑姑和表弟品嘗,而且樂此不疲。他是個俗人,也是個雅人,更是大家眼中的好丈夫。
我常常覺得,生活節奏太快不是一件好事,會把人對生活的熱情消磨殆盡。很多時候,累到懶得言語,只剩下疏離與冷漠。這段時間抽身從一段很忙的環境中出來,閑下來的時候沒有那么焦躁,發現做菜原來不是那么的不喜歡。朋友很久之前吃過我做的菜,這段時間一直因為我做的菜沒那么難吃的事情懷疑我受了什么刺激,人家說用什么樣的心情做菜就會做出什么樣的味道,這是平靜的時候我做出的菜,這便是我的煙火氣。
當然,偶爾,煮得再難吃也需要吃出深情,咸淡忌口都是生活的煙火氣和我的精氣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