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玩過乒乓么?
如果沒有,那就太遺憾了。
你了解乒乓么?
如果有,那也未必是全部。
小小乒乓球,蘊含大秘密。
我與乒乓的相識
結識乒乓球的同時結束了羽毛球。玩乒乓有兩個起因:王姐的勾搭和對羽毛球的失望。是的,你以為本主在羽毛球界已經打敗天下無敵手了!可惜還有擴號:羽毛球館就倆人。另外一個姐姐豆豆還要保持實力瑜伽等運動,我們從來不血拼,何談激情。
就這樣兩年前,我和王姐從巔雞蛋開始,乒乓球在球臺上的時間永遠少于在地上的時間。一位叫小白的老師可能是實在看不過去了,于是成了我后來的啟蒙老師。從那時開始有一個概念:乒乓不同于羽毛!他任性,刁難,是一個不容易馴服的野馬,不學點本領,玩不了它。這就是乒乓的個性:刁鉆,認人。
我與乒乓的初戀
不曾記得是2015年的哪月哪日!此時特別后悔沒有記錄戀上乒乓的日子,也是乒乓球師父走進我的生活的日子,一級教練的球技,重點是師父劉老師還愿意教我。從此我有了師父,有了與乒乓的“初戀”,師父是“媒婆”,用她那巧妙的語言讓我迅速了解了乒乓的本性、特質,還有它讓人發狂的迷戀,我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我每天咧著嘴期待師父駕到,有一朵香艷的玫瑰在心中綻放。我已經掩飾不了內心的喜悅。
什么是真正的開心?那感覺像是把小太陽裝在懷里,藏不住的光芒四射。那是本能和潛意識的合力,而大腦已經壓抑不了肢體語言,咧嘴傻笑。那是仿佛時空隔世,只有此時,忘記了所有的煩惱,而只關注于當下。
我懷揣著自己的小太陽,每天期待中午自己的進步:從矯正規范動作開始,手臂下沉,提拉到正手定點打30.40.50.60…近臺擺球,上步攻球,到如今的反手定點打。我不僅僅了解了乒乓球,更了解了自己。
1.當同時有三個動作要領要在一個擊球環節做完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比如身體下沉,拍型不變,擊球瞬間摩擦。這三個動作我時常做不到,我變成了嬰兒,如此不協調。此時訓練的量,應該是不計其數。將一個動作訓練成本能反應是一個數以千萬次的過程。
2.打乒乓是不需要大腦思考的,全憑本能。我曾經問乒乓界佼佼者陳,“當你接那個球的瞬間,你思考了么?我眼睛沒見球的蹤影,怎么那么快?”問題被問的笑傻了。沒有思考,全是本能。速度太快了,哪有思考的時間。如果用腦,那是戰術。在擊球瞬間是沒有時間的,而這時的本能決定了一切。
潛意識中的本能源于平時練習的次數,也就是量。當量積累到一定次數時,它就會成為你的本能,你的潛意識。在他相同類似緊急情景出現時,就會做出本能的行動。當大腦還有點蒙的時候,潛意識知道怎么回事。只是我們往往忽略了它的存在。
3.練習到稍有抵抗性和進攻后,就迫不及待想上戰場練練刀法。誰知第一次上戰場的我有點自亂陣腳。乒乓球飛速過來,我老覺得跟不上他的腳步。師父老說:別慌,穩一點。慢慢的我才發現。球不急,是我急。球沒那么快,是我慌了。
當你發現,調整心態后,連乒乓的腳步都慢了下來,空氣真的可以凝結。乒乓球沒那么快。我還可以先它一步。心慢了下來,萬物的節奏都慢了下來。心急了,總感覺身邊的人事物都跟賽跑似的。其實,你看見的,是你的心法。
我與乒乓的故事未完,期待5月份市職工的乒乓球比賽,別無他求, 我是只想帶著我的乒乓,去見識見識更大的場,看看美麗新世界。
感恩我的師父劉老師
感恩我的乒乓群教練們
感恩遇見你
我的乒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