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就經濟而言,多數獨生子女在物質方面得到滿足是毫無疑問的。哪怕在農村,媽媽們也可以通過淘寶,買好溜冰鞋寄回老家,過幾天孩子收到貨就能在水泥地上溜冰了。
隨著網絡科技的發達,人類購物的欲望也是愈來愈強烈的,但更多的是缺少精神上的親密接觸。物質滿足過甚遠遠不及心靈上溝通來的更長久。所謂的空虛感就是大致如此吧。
大人沒事就各種買,孩子無形中也學會了買買買。線上線下的玩具真的是五花八門,成箱成箱的各種益智類玩具堆在角落里。
可是孩子還是會和我們吵鬧,“媽媽,陪我一起玩嘛?”媽媽們通常都會搖頭,拒絕。孩子就會悻悻地看電視和iPad去了。家長就會來干涉孩子看電視時間,雙方的沖突就來了。
那么如何讓我們的親子關系得到有效的改善,或者提升呢?
讓我們跟隨輕輕老師來學習一種新型的親子游戲吧。
參與對象包括:爸爸、媽媽、孩子、爺爺奶奶、姥姥姥爺、親戚朋友、其他小朋友等等。
游戲準備:
1.一只骰子。
2.一個抽獎箱子。
3.每人準備4-6個問題紙條。
4.選出本期主持人,由主持人按參與者要求準備飲料。
游戲規則:
問題紙條可以是獎品(獎品由寫紙條人負責準備);可以是各種問題(說出交通工具、背誦詩詞、連詞游戲、各種吐槽、喜歡與討厭之人、小愿望、高興與感人的事、看圖說話、任何奇思妙想等等)
2.參與者講出各自飲料的飲用功效。
3.主持人通過搖骰子選出抽獎人。
4.抽獎人抽出紙條并回答問題(回答要求完整嚴謹)。
5.由主持人對抽獎人做出采訪,抽獎人談抽獎感受。
6.游戲結束,大家一起制定下期游戲時間與任務準備。
此款游戲意義:
1.促進親子關系更加緊密,讓愛與歡樂流動起來。
2.培養孩子發散性思維能力和創造力。
3.提升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
4.為孩子寫作積累素材。
其實孩子們的天性就是喜歡玩。
大人加入游戲時,一定要專注的配合,進入孩子的角色。隨著游戲的進行,孩子們的臉上笑容多了,大人也可以適當的放下父母的架子,脫去責任的外套,讓自己回歸到童年,重溫童年的快樂,放松一下在外面的高壓情緒。這個游戲可以說是雙贏。父母真誠地和孩子們一起體會其中的氛圍和樂趣。
這樣家里的氣場是溫馨的,而不是和外面的天氣一樣是冰冷的。
當歡歌笑語飄滿了屋子,這樣的家庭教育比金錢來的更有動力。一方面促進了家庭和諧,另一方面寓教于樂,這種方式更容易讓孩子接受。
記得小時候,我們玩的大多數是踢毽子,跳田字格,跳繩,撲克牌,還有跳皮筋等游戲,一大群孩子圍在一起,歡樂無比。有時候玩著玩著甚至忘記了吃飯時間,也只有僅存的大腦記憶能真實的還原了我們那時候的童年。
有了無憂無慮的童年,孩子們才會健康的成長。少一些功利,多一些溝通。
愛孩子說起來很容易,實際做起來是真的是又愛又恨。
悠悠歲月,和諧的家庭是可遇而不可求。如果可以,放下手機,和孩子們一周暢快淋漓地玩2-3次吧,我們曾經也是一個兒童長大的。對嗎?
愿天下的爸爸媽媽們一起快樂的玩著,成長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