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禮拜日,我的大學舍長阿智,參加了他最好朋友丹妮的婚禮,不是伴郎,只是普通的賓客。
早從年前知曉她訂了婚期開始,我的舍長大人便一直猶豫著該不該出席這場婚禮,慶幸的是,他還是隨她的愿如期而至,至少有他的祝福,她的婚禮才算是圓滿。
對他來說,她是最好的朋友。
對她來說,他是最好的朋友。
一樣,沒有之一。
按照熒幕上尋常的劇情,一個人的身邊,擁有一個其他人無法比擬的異性朋友,結局多數是在一起,或者,永遠分離。
我們常常拿阿智和丹妮與《我可能不會愛你》里面的李大仁和程又青對號入座,在我們看來,原本他們最好的結局應該是在一起,轟轟烈烈的在一起。
我們都知道,他喜歡著她,以好朋友的名義喜歡了七年,陪伴了七年,也等待了七年。
七年的時間,足夠他們了解彼此,熟悉彼此,依賴彼此,卻始終不夠他們跨越出好朋友這道情關。
按照阿智的說法,“我們太過熟悉了,她一個眼神,一個動作,我就知道她想要什么,對她來說,我也是如此,假如我們換了一種方式相處,這種默契可能就難以為繼了。”
在我看來,這只是他怯懦的說辭,可是,我不是他,有時候故作旁觀者清,卻往往感覺是對當局者的一種不尊重。
阿智曾說:“我們終究活在一個現實的紀元,沒有童話,沒有所謂的早知道,剛剛好。”
罷了,今后,我們只能祝愿他們做一輩子的好朋友了。
阿智喜歡丹妮的方式,一開始就是用友情去遮掩愛情的萌芽,每天小心翼翼的關心、呵護,時間長了,才發現友情愈加堅不可摧,而愛情的花兒卻只能靜靜躺在黑暗的角落,無人問津。
于是,有一種感情叫:友情之上,戀人未滿。
現實中,有很多人,打著友情的幌子,認真的喜歡著一個人,在外人看來,你們是朋友,是閨蜜,是紅顏,唯獨不是你渴望的戀人。
在這種看似自然的關系里,唯獨你不停地折磨自己,到最后,友情已然是友情,至于愛情,再與你們無關。
常常有人在網上問這樣的問題:我想向喜歡的人表白,可是怕失敗了,連朋友都做不成了,要一直保持這樣的關心嗎?
有網友對這種關系作了這樣一個霸氣的回應:喜歡就去告白,大不了少一個朋友,反正你不缺她這個朋友,只是缺她這樣一個女朋友。
是啊!如果真有人能這么灑脫,那世間也許真會少了很多戀人未滿的遺憾。可是,我們偏偏在友情的路上越走越遠,實在不忍心毀掉這份經營已久的友情,哪怕愛情是我們從一而終的渴望,我們依然心甘情愿陪在她身邊,什么也不說,這樣,就很好了。
我喜歡你,只是用友情開錯了頭。
友情和愛情,開始都一樣,你們會互相欣賞和珍惜,都想這份感情天長地久,可是,路上總會遇到分岔路口,如果你依然選擇友情的軌道,友誼萬歲,如果你想偏離軌道去追逐愛情,結局可能是戀人已滿,也可能是脫軌墜亡。
喜歡一個人的方式,有很多種,一開始用友情去包裝和維系的更是常見。
有個句子很好,“有時候,我們認為只要很認真地喜歡,就可以打動一個人,最后卻發現,原來只打動了自己”。
可是,很多時候,這并不代表你沒有打動對方,世界上有種感情,一個永遠不說,一個永遠裝傻,就這樣,一直擦肩,一直回眸,卻始終無法心心相依。
終有一天,等到她無法再天天陪你哭,陪你笑,陪你鬧,她步入屬于自己幸福殿堂時,你會幡然醒悟,所謂你堅持的友情,卻也無法如你所愿,無法回頭了。
友情之上,戀人未滿。不見,甚是想念,相見,滿心憂傷。
如果時間來得及,開頭錯了又有什么關系,你有余生的時間去糾正和彌補。既然友情已經開錯了頭,那就用真情去告知,屬于你們的愛情,終會如期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