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有電包里有耳機,應該就是最完美的依賴感吧,每天下班的時間總是愿意走回家,是為了多點時間有自己的空間!去想一些一直想不通的問題,又或是去想一些比較重要的人,想著他們對我說過的話。去思考去遐想,就像他們都認為聯想是女人的天性!如果真這樣認為就隨他去吧,走在將要暮色降臨的大路上,車來車往,會不會因為一句關心的話就滿身溫暖充滿正能量,走路不許玩手機,你又是否能在人群中找到一個所謂的他。陪你回家的人,又或許是將來有一天他要帶你回家的人。就像我那樣的享受孤獨一樣,覺得自己靜靜的走路也是一種享受。
重陽節的那天跟媽媽打電話,永遠的主題就是在那邊有沒有合適的人。如果覺得還可以就先處一處吧!如果有個人關心你照顧你,有個家我也就放心啦。可能現在對于媽媽說的這些話都有點免疫了吧。但還是想讓媽媽開心幸福的樣子吧,覺得年齡越大卻突然的越是依賴媽媽啦!突然隨口問的,如果我真找個西寧的你也愿意讓我嫁這么遠嗎?媽媽還在認真地回答:可以的,只要他對你好!但是我卻讀不懂了媽媽眼中的所謂的對我好是怎樣的?是那種永遠不會騙我永遠不會讓我哭的人嗎?又或者是讓我足夠有安全感的去信任他、依賴他。永遠都不會離開的那樣。
但是我不敢有太多的細節去問媽媽,因為現在的情緒有點敏感,就像是我幾天不給她打電話就像小孩兒一樣的吃醋,鬧脾氣。在媽媽那里我永遠扮演著一個比較成熟的角色,跟媽媽聊她想不通的問題,對姐姐的擔憂,但我一直都是在安慰她的那樣。其實覺得媽媽一輩子都在操勞的,所以我現在要加倍的補償她、遷就她。我覺得這一切都是我現在應該做的,就像媽媽做了新頭發特別開心的給我發過來照片,我會很認真的給她評論給她意見。跟媽媽說只要你喜歡就好!然后會用我所有的詞匯量去夸媽媽的新發型,直到詞窮的那樣。只要她開心我是愿意的,
就像我小時候她寵我的那樣,在我的印象里爸爸媽媽從來沒有吵架,也許是因為我們小所以才會避開我們吧,具體原因我也不知道了。就讓我的印象都留在美好中吧!記得小時候媽媽對我很嚴厲,從來不給我零花錢。我就會去找爸爸要,家庭模式就是媽媽會比較厲害的那種,所以我爸爸也會讓著媽媽。爸爸偷偷給我零花錢讓我不要告訴媽媽,我信誓旦旦的說:好,等我買了一大堆糖走到媽媽跟前的時候,媽媽問我是不是你爸爸又偷偷給你錢啦,我說是呢-_-,很榮幸的爸爸挨批啦,媽媽每次的第一句話就是:她牙本來就不好你還給她讓她去買糖吃。現在都已經有兩顆蛀牙啦,這樣下去怎么行。爸爸隨之迎合著媽媽的“質問”。一個勁兒的說,不給了不給了。回過頭跟我說下次給你不能再跟你媽說了啊!我抬著頭看著爸爸:好,
那時候的我從來不知道承諾是什么!連答應了別人的事就要做到都不知道,或許人的一生中只有爸爸媽媽會這樣遷就自己。容忍自己的“背叛”。
如果用我一生的幸運去祈求他們的幸福,我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