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都市情感劇——《情滿四合院》(又名《傻柱》)即將接近尾聲,伴隨著這部頗受好評的電視劇的熱播,劇中婁曉娥帶著她和“傻柱”的孩子何曉從香港回來尋找父親“傻柱”何玉柱的戲碼上演后,就變成了婁曉娥和秦淮茹兩個性格截然相反的女人爭奪男人的劇情。而觀眾對于郝蕾飾演的秦淮茹的評價也從最開始的好感及同情變成了幾乎一邊倒的說她自私自利的謾罵。
仿佛在一夜之間或者是隨著劇情發(fā)展日積月累中,郝蕾在《情滿四合院》中的人設(shè)也開始崩塌。很多觀眾和網(wǎng)友看到30集之后就開始對秦淮茹恨之入骨,覺得她們一家老小都是忘恩負義的吸血鬼,只看重“傻柱”的錢和那個能夠帶來好吃好喝的飯盒,卻全然不顧傻柱的情感和內(nèi)心想法,一心壓榨他。
這樣的反轉(zhuǎn)似乎也隨著秦淮茹這個苦命的寡婦一次又一次的拿著傻柱的幫襯卻覺得理所應(yīng)當(dāng),一次又一次的無意卻有意地破壞了他的相親,一次又一次地將傻柱變成為他的兒子和女兒賺取婚嫁禮錢的“傻子”。
而傻柱也從最開始的無私幫扶,從小給三個非親生的孩子好吃好喝和零花錢,但是卻最終把別人的孩子養(yǎng)成了白眼狼。長大后卻只想著讓這個“傻爸”給兒子出結(jié)婚錢,給女兒積攢嫁妝錢。卻全然不會也不懂得站在傻爸的角度去關(guān)心和理解作為一個養(yǎng)育他們的非親生父母的苦與難。
在《情滿四合院》中,除了他們兩家,還住著以“三位大爺”為主的眾多老百姓,還有傻柱的死對頭許大茂,除了許大茂總是刁難和擠兌傻柱之外,其他人似乎都是想著占傻柱的便宜,而且似乎認(rèn)為是理所應(yīng)當(dāng)。將傻柱的好當(dāng)成了一種義務(wù)。
有觀眾說,這電視看得真窩心,每個人都在考慮自己在逼迫傻柱,寡婦一家怕失去長期飯票,婁曉娥怕自己孩子沒有爸爸,就連不相干的一大爺都來摻和一腳,不知道他發(fā)的哪門子火,糟心。
而更有網(wǎng)友表示,秦淮茹是算計,為了養(yǎng)三個孩子,什么事都考慮自己和孩子,拖了傻柱這么多年,也不肯生孩子,自私自利。
甚至上升到了這部電視劇的價值觀有問題的討論。
沒錯,我們不能否認(rèn)劇中何冰和郝蕾的扎實演技,他們將四合院的家長里短以及面對愛情時的那種心酸無奈和最后的勇敢追求演繹的仿佛就是生活中的樣子,而沒有演的痕跡。
但是,如果單單將郝蕾扮演的秦淮茹這個角色定義為自私自利、為了孩子利用男人的女人,哪未免有失偏頗。因為在那個特殊的時代,能夠吃飽飯成了一個家庭最大的追求,因此對于一個寡婦來說,又帶著三個正在長身體的孩子和一個體弱多病的婆婆,其艱辛和可憐可想而知,所以她在工廠為了一頓飯和多要幾個饅頭不得已遭受有些男人占便宜,如果遇到一個好男人就更要學(xué)會抓住,這就成了一個時代造就的寡婦的無奈。
所以,她不得不精打細算,也總是希望能夠有一個靠得住的男人來幫襯他,靠著住是他重新?lián)衽嫉臉?biāo)準(zhǔn),因為能夠讓一家老小吃飽成了她最大的心愿。
所以她才會不得不“算計”,尤其是算計如傻柱一樣對他們好的好男人。但是,在那個時代,寡婦再婚又是遭受著以她婆婆為代表的封建思想的重重阻撓,要求她必須恪守婦道,所以她不敢輕易越雷池一步,只能苦苦地等待。也在得到傻柱的幫助后,只能幫助他打掃房間、收拾家務(wù)換來一時的心安和平等。
她口口聲聲的把傻柱當(dāng)成長期飯票和給兒子和女兒婚嫁的錢財來源,她也是在無奈中不得以為之。如果總是掛在嘴上,就算沒有獲取,也會被冠以心計和貪心的帽子。正所謂人言可畏,而秦淮茹就這樣背負了一個罵名。
而中國傳統(tǒng)男權(quán)社會對女性就做出了既定的人格框架。波伏娃在她的《第二性》中說過,“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被塑造成的。”在中國社會,善良包容的賢妻良母人設(shè),一直都是男權(quán)社會對女性的統(tǒng)一要求。從古代話本《薛平貴征西》中備受稱贊的苦守寒窯、忠貞不屈的王寶釧,再到苦情劇《啞巴新娘》、《賢妻》中受盡丈夫和婆婆虐待,都必須無怨無悔,用博大的愛以德報怨的圣母女主,這種女性形象往往是國家大力宣傳的。
前期的秦淮茹的確有賢惠忍辱負重的一面,但是在編劇為了制造看似合理矛盾的前提下,不得不制造一個又一個矛盾,而三位大爺爺?shù)膬号畬Υ改傅膽B(tài)度其實就應(yīng)證了孩子們是如何索取父母的心血的,只不過他們的關(guān)系中父母都是親生的,所以似乎就成了司空見慣和理所當(dāng)然。
而秦淮茹的孩子和傻柱畢竟不是親生的,因此傻柱的付出就被看成是一種傻,而秦淮茹就被認(rèn)為是自私的索取。
一方面,編劇在努力刻畫一個賢惠而忍辱負重的女性形象,一方面又在刻意地制造矛盾,這樣才能夠推動劇情的發(fā)展。
由此可見,即使在現(xiàn)代社會,忍耐服從,任勞任怨等品德,依舊是主流意識形態(tài)對女性確立的統(tǒng)一標(biāo)準(zhǔn)。所以,在傳統(tǒng)文化的潛移默化和總局嚴(yán)格的審查制度下,日劇中可以出現(xiàn)像《我的危險妻子》中,用一系列陰謀陷害出軌丈夫,殺死綠茶小三的女主。《白色巨塔》中可以出現(xiàn)因不甘寂寞,出軌年輕大學(xué)生的家庭主婦。可這樣的女性形象,在國產(chǎn)劇根本無法過審查,更無法出現(xiàn)。因此,最大的女性反面性格就是寡婦門前是非多,而又不能真的編成與眾多男人眉來眼去和破壞主流價值觀,于是,只能讓自私自利成為寡婦的唯一缺點。
不得不說這是編劇為了討好觀眾的無奈,或者是對于當(dāng)前市場的一種妥協(xié),因此電視劇必須有情節(jié)的推動,不然無法演繹正反兩面的矛盾,其實到了將近三十集,傻柱和秦淮茹結(jié)婚就似乎是一個完美的情滿四合院的結(jié)局,可是編劇偏偏讓傻柱和婁曉娥有了一個兒子,十多年后又帶著孩子來認(rèn)爹,就演變成了兩個女人為了一個男人而“撕逼”,這樣的劇情我們似乎看得太多了,但是又似乎無法拒絕。
因為比起一個忍耐服從的賢惠女主角,兩個性格不同的女人撕逼大戰(zhàn)似乎更有看頭,更能讓電視劇播的長久和引起話題。在以集數(shù)論成本和收益分賬的電視劇市場,越長的劇集越能夠賺錢,于是出現(xiàn)了諸多玄幻類、宮斗類的超長注水電視劇就不足為奇了。
這似乎是一個悖論,但是短期內(nèi)又似乎無法破解。依靠市場良性的發(fā)展和從業(yè)人員的自覺、演員的自律以及編劇的認(rèn)真務(wù)實似乎是辦不到的。
于是,我們只能看到不斷的被注水,不斷的依靠不靠譜的愛情來撕逼從而推動劇情發(fā)展。
如果一個編劇總是被資本裹挾,或者埋頭坐在賓館里只顧“編”故事,那么,自私自利的秦淮茹依然只會越來越讓人討厭,從而掩蓋了她的勤勞善良和無私母愛。
這不知道是一種悲哀,還是一種無奈。
(文 | 徐亨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