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發現原來作家馮驥才在二十多年前就已經開始拯救逐漸消亡的木版年畫,尤其是對于楊柳青年畫,研究得非常深入。閱讀了兩篇馮驥才所寫的關于楊家埠...
在這喧囂的時代,重溫西班牙藝術家畢加索的《格爾尼卡》。 從這一幅作品當中,我們在畫面左邊可以看到欲言又止的公牛、一匹張開嘴巴咆哮的馬...
最近遇到了一本可謂“相見恨晚”的書——喬曉光教授的《村社傳統田野手記》。田野調查我經常聽說,但是真正的閱讀這是第一本。在這一本書里,記錄了喬...
最近在留意梵高的畫。回憶起我的中學時代,最讓我為之震撼的不是《向日葵》,不是《鳶尾花》,不是《星月夜》,也不是梵高最后一幅作品《麥田群鴉》...
一 上周的《東漢水陸交戰畫像石拓片》,引發了很多學生的討論。關于這幅作品,網上的資料并不多。但既然出現在美術書上...
“可遷移”這三個字我是從《追求理解的教學設計》收獲的一個關鍵詞。在書中,威斯金教授說,“如果一個學生具備遷移能力,他是可以將課堂上學習到的...
2009年3月28日 洛陽 龍門石窟 離開了鄭州,經過了3個多小時的顛簸,我們一行人坐著旅游巴來到了洛陽。 在洛陽的第一天,我們...
2017年初入手了人生第一臺全畫幅相機。胡歌代言的索尼A7,入手了35mm定焦蔡司鏡頭。今年夏天,和親人一起去泰國游玩。以下是我用相機記...
無意中看到一張照片,那是我18歲的時候,在北京花家地拍下的一張照片。相機是我人生第一臺手機,諾基亞,30萬像素。 相比現在的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