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銀行外的歌聲 伏中秋日尤其酷熱;無奈走到驕陽似火的路上,方知那黃警預告的35-36度究竟是什么味道了。 除買菜、配藥外,最怕而不...
“宓老師”是我? 前晚李大偉兄電詢:新見一篇《讀者》刊載的《三個老頭兒》,其中有個讓學生別報考“大學中文系”、又勸人多看“無用”書的“宓老師”是...
——也說記憶追蹤 昨成《冬雪雜憶》小文一則,自然不過是以“冬雪”引起的一些“雜憶” ; 但動指鍵字前“原料”卻只有兩件: 一是由目睹...
冬雪雜憶 對滬人言,因為少見而成多怪,“雪”成了近日上海人微友圈和微信群的主料。 記得以前、好像也就不多久——冬雪夏雷、秋霜春雨,基...
夏天寫納涼,冬月說取暖……這是人之常言、更是報之常態;否則在俗稱“報屁股”的“副刊”上玩文字游戲的朋友就沒了“由頭”;要應個景嘛!這自然完全不同...
逃 遁 晨發一帖,言聞電波中土耳其鋼琴家馬塞佐伊在巴黎演奏的莫札特作品,幾不能罷,且聽且薦,而以為“音樂可以消煩解愁……”誠知錯矣!大...
我 的 “雀 巢 杯” ——據本人昨天微帖《茶余飯后》增補修改 說起喝茶,不免話多;喝了一輩子紅茶、綠茶、花茶、烏龍茶、龍井茶,現在獨鐘情于浙江...
聽讀有感 生命的驛車即使負載很重 它也在輕快地行進 灰色的時間里 是剽悍的車夫在座位上一直吆喝不停 我們從清晨就搭上...
新聞 幾十年前參加《上海教育報》主辦的“新聞寫作培訓”時,聽過復旦新聞學權威吳教授的高頭講章;他的開場白至今記憶猶在: “狗咬人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