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有個朋友說我讓她想起了《北京青年》的何東。我當時不知道她說的是誰,后來回去寫東西,半天沒寫出來像樣的,就清空了文檔中的宋體五號字,找來那部電視劇看了一會。
近幾年老聽人說《北京愛情故事》、《北京青年》這樣的國產電視劇很值得一看,我沒有追電視劇的習慣,但我想搞清楚別人所說的究竟指什么。坦白說,《北京青年》這個劇,看前面幾集倒還是能看出點意思,能反映一些問題,可是后來就覺得味兒不對,也沒看完就不看了。結論是這個電視劇要是只拍到何東離家出走去煙臺之前就結束,那么還算不錯的,只是去煙臺之后,那就純粹是在瞎胡鬧了,有過體會的人都知道是怎么回事。我認為編劇在何東出走之前對劇本還是有點野心的,而且這前一段有生活的體會在里面,后面開始,編劇的社會經驗就明顯不足以支撐了。
不能說自己對這方面的品位有多高,但是看一些太假的東西,確實感到無聊,不過對編劇不能太強求,他們不是作家,作家和普通文藝工作者的區別在于是否真打算拿自己寫的東西當飯吃,另外,更本質的一點是,文字是否把他們的生活給毀了。
不過我喜歡里面的“重走一回青春”的提法,有人說,以前只聽人說中國老齡化比較嚴重,沒想到老齡化已經蔓延到了根本不老的八零后身上。何東等人,三十都沒有到,青春根本沒有過完,就開始提“重走”,這讓人覺得是有點強塞思想內容的嫌疑了。
都說人生該有場所謂說走就走的旅行,是這么一回事。但是事后還是要回去的。就像三月里的那些風箏,總有一根線牽連,旅行的最終意義或許就是知道自己還有個地方能回去。否則那都叫漂泊。
何東這場旅程,假如說是他個人行為,那也說的過去,公務員的日子過得確實很悶,但那也是生活的一部分,是當初的選擇。他要是請一個月假去旅游,那合情合理,但這戲就沒法演,劇情也沒法擴展,于是就選擇激烈的,干脆辭職了,原以為他就是說走就走,想不到忽然來一句有十五萬的底子,這句話一出來,劇情都變味了。至于后面的幾個兄弟,其實就是被攛掇,無頭無腦的跟著瞎起哄。
看前面幾集,真覺得人生就是一個被人下套的過程,下一個套,就鉆一個套,而別人也是一樣,被另外的人下了套,生活說到底就是個圈套,就像《駭客帝國》中描繪的那一切。不過你自己醒來就好了,別叫別人一起醒來。不是每個人都有那個勇氣離開那些自己明知的圈套的,也不是離開了圈套就會快樂的。這是“生活的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