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其實已經好久沒寫點什么了,就翻出來今年三月份心情特別差勁的時候寫出來的東西看,沒有想到當時會是這樣的心境:活潑自然。也許當時想要感知的就是這樣的生活狀態但是不能實現就只能以懷念來慰藉自己了吧。但是遺憾的是沒有寫完,只寫了一和二。(:з」∠)
寫了太久的不著邊際的文字,在聽了李健的幾首歌之后,突然間感覺自己是不是應該寫寫我一直信仰的生活。雖說是信仰,實則是自己從記事起就開心過著的生活。當然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生活狀態,所以我的信仰可能只是自我的感知吧,但是正是因為有這些我所生活著的生活,才有油然而生的感覺:我是幸運的。
因為我的記性不是屬于從很小就開始記事的狀態,所以只能有一種模糊的生活概念。但是并不代表著沒有具體的生活感知。從我記事起我只知道我所生活的地方處于郊區的郊區,總是有一種到縣中心很遠很遠的認知。并不是交通不發達的原因,而是因為太小所以去的地方并不多,偶爾去一個并不遠的地方都會覺得:“哇!走了好遠!”的感覺。雖然住在并不繁華的地方,但是很慶幸小時候生活在這個郊區的郊區,讓我從小就跟大自然的接觸比別人要多。
還是幼兒園小學階段的時候,大槐樹公園還沒有人投資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造,所以保持著很原生態的樣子。周圍都是種的地,還有好多的蓮藕池,稻米地,蔬菜地,離家不遠處還有很神秘的大樹小森林,汾河流域。光是這些就讓我很高興了。想想春夏可以有滿眼的綠色,還有蛙聲繞耳的聲音,蓮花與荷葉更是一大片連著一大片,還有不少的野菜可以摘來吃,有的不用烹調就可以生吃,再加上沒有什么污染的汾河,脫掉衣服就可以去淺灘玩耍,所以對春夏的愛真的是不能用語言形容的。小孩子永遠都只有一個想法:哪里有好吃的有好玩的就是天堂了。所以這里對于我來說真的是城堡一樣。光是想想頭上戴著用柳枝編好的草環,拿上一瓶水,走在田埂上,兩邊都是綠意盎然的情景,都有一種不言而喻的幸福感。
小學階段最多的記憶就是在這里發生的吧,對動物那種莫名其妙的親切感也是在這期間形成并且慢慢增加起來的吧。水多,草繁,樹密,地偏,人少,這些特質下就會給各種各樣常見的小動物造就一個舒適的生活環境,所以抓蝌蚪,逮青蛙,撈小蝦,遇草蛇,見老鸛,拿蛇蛋等接觸動物的機會多之又多。慢慢的對各種各樣小生物產生了好奇心和親切感,光滑的,毛茸茸的,有翅膀的,爬行的,總之只要不是腿多的就想要有親密接觸。小孩子的心境當然是單純的,所以身邊有動植物的感覺會要好很多。直到現在只要看到動植物節目和動植物園之類的東西,整個人都會活潑起來,那種愛不是能夠像說陳述句就能表達出來的。當然能夠跟大自然接觸除了身邊有這樣的環境,還必須有一個放養的家庭。慶幸的是,除了居住環境滿足了要求,連家庭放養也恰好滿足了。沒有擔心過上學,寫作業,從來沒有過補習班,所以放學后的時間,連帶著周六日放假的時間就是我在外面玩耍的時間。很幸運的有這樣一個家庭,不約束我的生活,給足夠的時間與外面的世界接觸。直到現在媽媽都說,你很感謝我在你小時候給你大把玩耍的時間吧,給了你一個完整的就像現在的孩子所期待的那樣子的童年吧。每次她說完,我都會狠狠點頭。我很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