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書于今天正式上線了這兩個重要的功能。
在此之前,不斷有熱心用戶跟我們反饋,希望簡書有「關注」功能,這樣就可以關注某一個喜歡的作者,獲得該作者發布新文章的動態,并且可以增強社交性。這個需求是如此強烈,所以我們的開發團隊很快就著手這個功能的設計。
社交性是一個社區無法避免的問題,而現在的互聯網,最玩得轉的一種社交機制就是微博的「關注」,這種單向關注確實極大地降低了人們在網站上社交的成本,并且配合「最新動態」即可接受到所關注人的動態,確實很方便。
簡書自一開始就沒有突出社交性,因為作者在簡書上面花時間去維持和進行各種「社交」并不是我們的目的,我們仍是希望作者在簡書上面進行創作,而讀者也是真正在簡書上面進行閱讀。并且社交性會影響優質內容的曝光度,一個很常見的例子,一個老用戶、社區積極分子、有名氣、懂營銷,他有10萬粉絲,而一個新用戶只有10個粉絲,那么他們都發布一篇新文章,兩篇文章的曝光度根本不是一個數量級的,但是這個新用戶的文章質量卻比這個老用戶高,這個時候,一篇好文章就被埋沒了。
所以,對于簡書來說,社交性要有,但不能讓社交性影響優秀內容的挖掘,所以社交性在簡書需要一定程度的抑制和引導,同時編輯推薦依然會起到最基礎和最重要的優秀內容挖掘作用。「關注」和「最新動態(Timeline)」這樣的標配社交功能還是要上,但是應當是以全新的、適合簡書的形式。
我們做了一些改變。
第一個變化在于弱化「人」的社交,引導基于內容所產生的「興趣」的社交。在簡書你可以關注一個作者,但更重要的是你還可以關注該作者的一個文集,還可以關注一個專題,這是我們非常推薦的方式,因為同一個作者,可能你感興趣的只是他的一個文集,那你只需要關注這一個文集,接收這一個文集的更新就可以了,同理你可能對一個專題感興趣,那么你就關注這個專題就可以了。
第二個變化是我們以「喜歡」取代了「關注」,「關注」有著太強的基于「人」的社交性,而「喜歡」則表達一個人的「興趣」。各種社交網絡用關注是對的,因為你可能不喜歡這個人,但是你要關注他,看他八卦,但這不是簡書提倡和引導的,在簡書上,只有「喜歡」和「不喜歡」,所以強調一下,簡書沒有「關注」,只有「喜歡」,當你「喜歡」了一個作者、文集或專題,你就可以收到這個作者、文集或專題的更新了。
在未來,我們會不斷完善簡書的社交功能,這些社交功能會緊緊圍繞簡書的產品定位所設計,我們會有「站內信」,也會有「評論」,但是會是一種耳目一新的方式。
簡書的定位很特別,所以產品的很多細節也會有點與眾不同,還請您細細品味。
文 | linl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