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本小說前關于要說點什么
昨天一高中同桌突然發短信給我,大致內容是:要寫一篇歐美文學的論文,希望給她一點建議云云。可能我在高中同學心理都有一個比較好的印象——博覽群書的人(當然這里面有水分的),所以找到我了,希冀能給她一點好建議。
我首先推薦了(美)崔西·雪佛蘭的《戴耳環的珍珠少女》和(英)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因為這是我今年看過的幾本俱佳的小說之一。具體說來,一本是一位好友極力推薦,喜歡得死去活來的,一本是我年度看過的最佳小說候選,當然我不會對一個個體喜歡得死去活來的。
但是對方說時間趕,希望有點更短的。
接著,推薦了愛麗絲·門羅的《逃離》—新近憑擅長寫短篇小說獲諾貝爾文學獎的加拿大女士。其實對于這本小說只是僅限于耳聞而已,但是聽別人推薦過,自覺應該不錯的,于是推薦,實際上有點不負責任的嫌疑。
但是對方說,作者是加拿大的不知道算不算,最好是英美的。記得這位同桌是學英語專業的,定是要學西方文學的,怎么對歐美文學的概念還這么模糊呢,可能是一時糊涂吧。當然,客隨主便。
接著,我想起了我前段時間看的同樣以短篇小說見長的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英)V·S·奈保爾的《米格爾街》—這本書是我下半年看過的最讓我印象深刻的短篇小說集子了,非常佩服作者的那種素描式的小說描寫方式,喜歡極了。
當然,對方應該沒有看過,回答:明天去圖書館找來看看,再找我討論討論。
第二天午后,發來短信告知我說,她在圖書館找到了一本(英)高爾斯華綏的《蘋果樹》。我告訴她沒有看過這篇小說,所以建議無從說起。事實上我連高爾斯華綏這個名字差不多都是第一次聽到,中文系的我表示有點慚愧。但是我還是為了提供一點幫助于她,答應說去圖書館這著本書來看看,然后和她討論討論。
晚上去圖書館看書,先沒有急著去借這本書。因為,最近覺得要多給中國古代的文學作品一點時間,畢竟自己是一個喜歡中國古代文學超過其他的任何文學的人。于是接著看最近一直看的《聊齋志異》—這是一本好書,蒲松齡先生的文筆可謂神筆猶不及,深感折服之。到了圖書館快關門的時候,下樓的時候找到《蘋果樹》這本短篇小說集子。
回到宿舍,并沒有馬上打開它,隨便玩了會兒電腦后,再打開這本小說,當然看小說我是必定要先了解作者的,在我看來這是對作者的一種尊重。于是大概查閱了一下高爾斯華綏此君,原來此君也是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是英國20世紀英國現實主義三杰之一,一身可謂著作等身,留下的經典眾多。
后面順便了解了一下,英國文學史各個階段的幾個重要的作家,有很多所熟知名家自然在其列,也有許多諸如高爾斯華綏這樣的未曾熟悉的作家。于是猶覺作為中文系的人的慚愧。但是仔細想來,知識浩若煙海,我們了解的永遠都只是“弱水三”千中的那“一瓢”而已,也就漸漸釋懷。當然自己現在年齡不大,還有很多的機會閱讀書籍,不必為了不了解某一個作家作品而妄自菲薄,時間前進,我們亦在進步,只是亦在積累。
這大概可以作為我閱讀《蘋果樹》這本書的一個“楔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