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瘦西湖并沒有如我所愿一樣的浸在花里,花兒都已經謝了,連最后的桂花也已經剩下了星星點點,褪去了繁花的瘦西湖,原來就是這樣的素淡凈雅,如一卷長長的山水畫從眼前鋪開,亭臺樓閣,小橋流水,白塔倒影,綠樹如煙,隨意的望一眼,就好像她迎合了我,我也讀懂了她。本來約好四月去領略揚州的人間四月天的,但后來沒有去成,揚州的朋友安慰我說,瘦西湖的美景會等你的,一點沒錯,深秋的瘦西湖也同樣的美妙。
那天的陽光不溫不火,恰好襯出瘦西湖的清爽明凈,漫步在其中就像是自家的后院,隨意而閑適,好久沒有這種隨意放松的心情了,在這里,有一種安寧在影響著你,在召喚著你,可以天馬行空,可以沉醉其中。
看到最多的是水上有橋,橋下有水,我不知道瘦西湖有多少座橋,每一座橋都與眾不同。踏上石階,走過橋,走到彼岸去。從此岸到彼岸,從這頭到那頭,有人說是心與心的距離,有人說是生與死的距離。遠遠望去,二十四橋如架在湖上的半輪圓月,又如一張弓,背景是綠樹林立。我想象著月亮高照的夜晚,二十四橋映照在波光粼粼的湖水上,美輪美奐,有詩人在高聲地吟誦著“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如訴如泣的簫聲在寂靜的月夜,該是怎樣的讓詩人柔腸寸斷,這是二十四橋的故事,而我只能以悲天憫人的心境,去贊嘆這座橋的精致巧妙。
朋友介紹說,白塔源自乾隆的一句話,說“這里像極京城北海瓊島春蔭,只可惜差一座白塔”。富甲天下的鹽商不惜萬金,連夜用鹽堆砌了一座白塔。站在塔下,望著聳入云天的塔尖,不禁有一種虔誠的感覺油然而生,雙手合十,靜默,心愿浮起,我相信,塔是一口能抵達天空深處的井,我的心愿上蒼一定會知道,它會傳遞給我浮澡中的寧靜。
我用腳丈量著每塊石板,撫摸著橋上的每一個雕刻,經年歲月里,它們一直在這里,迎來送往著,不卑不亢。
瘦西湖的水,瘦西湖的橋,瘦西湖的塔,瘦西湖的一草一木,在這里,我曾經遺落的少年的鈕扣,也可能找到。此時的瘦西湖就像激情褪去,就像繁花落盡,就像人到中年的簡單樸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