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ars In Heaven》
Would you know my name if I saw you in heaven?
Will it be the same if I saw you in heaven?
I must be strong, and carry on
Cause I know I don't belong here in heaven
Would you hold my hand if I saw you in heaven?
Would you help me stand if I saw you in heaven?
I'll find my way, through night and day
Cause I know I just can't stay here in heaven
Time can bring you down; time can bend your knee
Time can break your heart. Have you begging please?
Beyond the door there's peace I'm sure.
And I know there'll be no more tears in heaven
Would you know my name if I saw you in heaven
Will it be the same if I saw you in heaven
I must be strong, and carry on
Cause I know I don't belong here in heaven
《淚灑天堂》
如果我在天堂和你見面,你還會記得我的名字嗎?
如果我在天堂與你重逢,我們還能像從前一樣嗎?
我必須學會堅強,勇敢支持下去,因為我知道我還不屬于天堂。
如果我在天堂和你相遇,你愿意握住我的手嗎?
如果我在天堂與你再見,你愿意攙扶我起來嗎?
再給我一些日子,我會找到我的方向,因為我知道我還不屬于天堂。
時間能讓你倒下,時間能讓你屈膝,時間能傷了你的心,
你還是會一直向上天祈求喜悅。
在那扇門后,我相信是塊和平的樂土,
于是我知道,我將不再淚灑天堂!
如果我在天堂和你見面,你還會記得我的名字嗎?
如果我在天堂與你重逢,我們還能像從前一樣嗎?
我必須學會堅強,勇敢支持下去,因為我知道我還不屬于天堂。
小編在開篇分享這首歌:《淚灑天堂》,艾里克·克萊普頓(Eric Clapton)的代表作歌曲。克萊普頓,英國吉他搖滾巨星,6項格萊美獲獎歌手。
克萊普頓的幼子Conor從曼哈頓53層樓的窗口意外墜下身亡。然而在這首歌里我們聽出的只是一位平凡的父親,一個因為失去孩子而頻頻苛責自己的可憐父親。我們難以想象50多歲才得子的他失去兒子的悲慟心情,這首《淚灑天堂》是克萊普頓用他已經被悲痛碾得粉碎的心為紀念他的兒子所作。
前段時間以來一直被一個武大大二學生失蹤的消息刷屏,武大學子吳勝失蹤,父母武大門口跪地求助,悲傷的母親的哭泣聲令人心碎,大家紛紛轉發,愿她的兒子平安歸來。
然而,根據新聞報道,在兒子失蹤第37天,也就是3月25日上午9點,警方通知他們,江里撈上來一具尸體,通過DNA鑒定就是他們失蹤的兒子。在珞南派出所門口,吳勝的母親何鳳瓊坐在門外的臺階上,靠著丈夫吳友權哭著要自己的“大學兒子”,無論誰勸,都不愿進去聽警方的最終通報,直到昏厥。此時,一直悶聲在給妻子抹淚的吳友權,第一次大哭起來,痛徹心扉。
我們會說“愿死者安息,生者堅強”,然而生者如何堅強?辛辛苦苦培養兒子成才,卻要白發人送黑發人,這種錐心切膚之痛如何能夠承受?
前段時間,小編的高中同學,一個始終微笑著的善良女孩研究生才畢業不久,被查出癌癥晚期,同學們都在紛紛幫聯系醫院、籌錢的時候,噩耗突然就傳來,她走了……
昨晚,小編的小學同學微信群里又傳來一小學同學因意外身亡,而他的妻子還有半個月就要生了,他的父母忍著心痛還要瞞著他妻子……
這一連串的事情集中發生在小編身邊,小心臟有點受不了,感慨人生無常,默默為他們祈福,期待活著的人要善待自己,善待親朋好友,善待他人,且行且珍惜。
以前雖然說知道人都是要走向死亡的,但總覺得死亡很遙遠。記得以前上課時語文老師講韓愈的《祭十二郎文》,講得聲淚俱下,我們一臉懵逼地看著四五十歲的女老師流淚。如今受觸動想起死亡,想起人與人之間的感情,貌似能理解老師當時的心情。另外一種痛,是“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身邊也有不少這樣的例子。
想起不知誰對我說的:“人終究是孤單的,隨著年齡變大,至親的人會一個個離自己而去,我們踽踽獨行,最終也走向死亡……”
那么我們如何面對自己的死亡?如何面對親人的離去?
每個人都會死亡,只是不知它什么時候來臨罷了。可能遙遠,也可能近在門前,誰又能在前一刻就預知死亡?如果知道,想必會把握最后一點時間,做最應該做的事;如果早一年、早十年知道,也必定會改變現有行事的步驟,重新計劃自己有限的生命吧。請不要為此而嘆息,至少現在開始,還不算晚,珍愛自己的生命,珍惜與家人在一起的時光,像畢淑敏所說的那樣:提醒幸福。
(我們總容易忽視和回避死亡這個問題,人也總是健忘的,小編僅希望以此期主題引起大家的思考,歡迎大家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