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工作暫行辦法》和《2018年度廣東省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工作方案》已經多次征求各級各部門意見,截至目前仍未下發最終定稿,充分反映出廣東省委省政府對鄉村振興考核工作的高度重視和小心謹慎。雖然有關文件只是面向基層征求意見,但對照考核要求,基層干部對下一步鄉村振興工作存在“五憂五盼”。
一是憂人員不夠,盼加強組織領導。鄉村振興是民心工程,也是政治任務,壓力大,責任重,農辦是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的主力軍。據初步了解,廣東省機構改革后,省農業農村廳機關行政編制超過200人,其中具體負責新農村建設和脫貧攻堅工作實際在崗近百人。而基層“三農”部門的人員配備嚴重不足,普遍不超過10人,滿足不了日益增長的工作需求,人員隊伍的不足和不穩定性可能會影響到工作的開展。
二是憂政策制度不健全,盼“四梁八柱”及時搭建。政策既是基層開展工作的重要指引,也是迎考的重要內容。按照廣東省《關于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意見》文件要求,各地市結合實際,出臺了一系列文件,有涉及規劃的、有涉及扶貧的、有涉及環境整治的……政策文件散而多,尚未形成系統的鄉村振興系列配套文件體系,存在“九龍治水”“一堆婆家”的隱患,難以形成鄉村振興工作合力。
三是憂缺乏項目建設標準,盼職能部門抓緊時間制定標準。出臺農村項目建設標準是基層最迫切地呼聲。新農村到底建成什么樣才算考核過關,是基層最大的疑問和困惑。目前考核只是要求“要建什么”,但對“建成什么樣”沒有具體標準,各地只能以城市項目建設的標準來推動農村項目建設,既不倫不類,留不住鄉愁,又浪費資金。若農村項目建設標準確定不了,會給全域推進帶來很大困擾,極易出現五花八門、形色各異、資金浪費、難以達到考核要求的問題。
四是憂“唯資金支出論”隱患多,盼資金使用績效評價辦法及時出臺。很多地方的“三農”工作資金支出存在“為了花錢而花錢”的嫌疑,資金使用效益值得研究和商榷。考核唯資金支出論,已經成為基層最大的痛點。新農村建設并非一朝一夕能夠建成,需要久久為功。基層期盼財政部門抓緊時間出臺科學實際的資金使用績效考核評價辦法,建立資金使用全過程績效管理機制,否則極易出現財政資金浪費、“工程上馬,干部下馬”的問題。
五是憂“秋后算賬”,盼監督關口前移。新農村建設資金量大,且省級資金全部到縣,省不指定資金使用方式,由縣(市、區)結合實際,明確具體使用方式及安排給各村的金額。大量資金的投入給基層群眾帶來期望,但同時給基層干部帶來巨大的思想負擔,擺在基層干部面前最大的難題是:如何確保資金使用的安全性。新農村建設是個新命題,資金的使用和管理需要大家摸索著前進,“資金使用到底由誰說了算”成為敏感且無法回避的話題。日后各種審計、巡視、巡察、督查等帶來的隱性壓力,間接束縛了基層干部的手腳,大家在“摸著石頭過河”開展工作的同時,普遍缺乏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