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教育部辦法的紅頭文件,去年是實行全日制研究生與非全日制研究生統(tǒng)一考試、統(tǒng)一劃線的第一年,也就是說今年,2017年9月,全國第一批非全日制研究生入學了,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也可以說是教育實驗者,就這樣開始了自己為期兩到三年的學習工作之路。
對于今年的考研,也有很多本科生在迷茫,到底是報全日制還是非全日制?如果想要邊工作增長工作經驗,邊學習有個好學歷,是不是選擇非全日制會好一點?非全日制會不會被歧視……考慮到很多考研學子(曾經的我也一樣糾結)都還在糾結,所以在正式報名的之前,我們就來聊聊非全日制的那些事。
關于什么是非全日制
聊非全日制之前,肯定先要明確下什么是非全日制研究生,它和之前的在職研究生有什么區(qū)別?
在以前的培養(yǎng)方式中,在職研究生是在每年大概1月左右參加在職研究生的考試,考試通過后,每周六、周日在學校參加學習,而周一到周五正常上班,最終畢業(yè)拿到學位證。
而在去年的紅頭文件中,對非全日制研究生這樣規(guī)定道:“非全日制研究生指符合國家研究生招生規(guī)定,通過研究生入學考試或者國家承認的其他入學方式,被具有實施研究生教育資格的高等學校或其他高等教育機構錄取,在基本修業(yè)年限或者學校規(guī)定的修業(yè)年限(一般應適當延長基本修業(yè)年限)內,在從事其他職業(yè)或者社會實踐的同時,采取多種方式和靈活時間安排進行非脫產學習的研究生。”
且在紅頭文件中,特別強調:研究生培養(yǎng)單位根據(jù)社會需求自主確定不同學科、類別研究生教育形式,根據(jù)培養(yǎng)要求分別制定培養(yǎng)方案,統(tǒng)籌全日制與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協(xié)調發(fā)展,堅持同一標準,保證同等質量。
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實行相同的考試招生政策和培養(yǎng)標準,其學歷學位證書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
簡而言之,從去年開始,全日制與非全日制研究生,統(tǒng)一試卷,統(tǒng)一考試,統(tǒng)一劃線,堅持同一培養(yǎng)標準,最終畢業(yè)時可以拿到雙證(即畢業(yè)證和學位證),非定向考試還可以在畢業(yè)時拿到派遣證,享受應屆生待遇。而以前的在職研究生,只能拿到畢業(yè)證。
無疑,非全日制的含金量提高了,對于已經工作了的人來說考非全日制,無疑十分有利,但值得注意的是考試難度也大大提升了。
那么對于本科生來說,能夠邊工作邊讀研,無疑也是大部分本科生所希望的,但是非全日制真的適合本科生考嗎?應該報名直接報非全日制嗎?還是先報名全日制,考不上了再調劑?相信大部分考研黨多多少少都會存在這種疑問,下文主要就是講述一下我所了解的非全日制的一些情況,供大家參考。
關于教學方式
首先必須明確的是,因為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含金量提高了,而且教育部也要求了要同一標準,統(tǒng)一培養(yǎng),所以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全日制研究生的課程設置是一樣的,這也就意味著上課時間的增多,基本上不太可能像之前的在職研究生一樣只有在周末上課。
下面就主要寫一下我了解到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幾種上課方式(以中傳為主):
1、先集中上課一周,從早八點上到晚九點半,把研究生階段的公共必修課上完(例如英語等),之后每周與全日制研究生一起上課,但由于已經上完公共課,所以相對來說周一到周五課程較少,一周基本上有三天半的無課時間。因為適合全日制的一起上課,無疑課程質量較高,但不太適合工作黨,尤其是應屆生的話新入職,總請假也不好吧,所以比較適合實習;
2、先集中上課一周,從早八點上到晚九點半,把研究生階段的公共必修課上完(例如英語等),之后每月有連續(xù)3天集中上課(時間不定),也就是說除了這三天之外,別的時間自己支配,自由度較高,適合上班族;
3、先集中上課一周,從早八點上到晚九點半,把研究生階段的公共必修課上完(例如英語等),之后每學期都在集中上一個月的課,該學期的剩下幾個月都可以工作,無任何強制的課程學習要求;
4、完全就和全日制研究生從周一到周五一起上課。
基本上目前所了解到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的上課方式就是這樣了,可能和一開始設想的有一些出入(不是周末上課啊),對于應屆畢業(yè)生如果想要一邊工作一邊讀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話,可能會比較麻煩。但如果是邊實習邊讀的話,就比較方便。
因為有的非全日制是兩年,基本上也就只有一年的課程,第二年就準備畢設和找工作了,所以如果希望通過這一年來增長一些實習經驗,給自己一個緩沖期的話,那么非全日制的確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還要注意的是,實習和工作還是有區(qū)別的,因為是實習,所以可能不太能接觸到公司的一些核心業(yè)務。
關于認同感
首先說一下社會認同感吧,對于體制內,目前很多招人要求上還是會有全日制本科生或者碩士研究生等字樣的要求,這是為了確保沒有在職的研究生報名。但至于統(tǒng)一了全日制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培養(yǎng)方式之后還會不會有“全日制”字樣的明確限定尚不可知。畢竟今年才是第一年錄取非全日制的研究生,第一批還沒有畢業(yè),自然也就不知道具體的政策該如何,這個還有待觀望。所以對于將來畢業(yè)想要進入體制內的人來說,非全日制的確不太適合。但對于將來畢業(yè)想進BAT等大公司的人來說,非全日制的限定就沒那么強了,一邊學習,一邊增長經驗,畢了業(yè)之后還是會有很強的競爭力的。
其次再來說說學校的認同感,因為非全日制的研究生是沒有宿舍和獎學金助學金等福利政策的,所以自然會有很多人有一種沒有得到學校認同的感覺。可其實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師資力量,校內資源的配置上都是和全日制一模一樣的,既然進了這所大學當然就是這所大學的學生。另外認同感這個東西,更多時候是自己給的,自己能夠在學校找到自己的一隅天地就夠了,何必太去在意別人的眼光。更無需去想全日制和非全日制誰低誰高的問題,要明白一點,剛畢業(yè)的時候學歷或許還有用,可等到工作四五年之后,很少會再有人問你從哪兒畢業(yè)了,別人更看重的是你的工作能力。
寫在最后
關于全日制與非全日制的爭論,還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有的人說這對全日制研究生的不公平,拿著一樣的畢業(yè)證學位證,一樣的培養(yǎng)方式,但結果下來非全日制的學生卻多了實習經驗;有的人說這還是在歧視非全日制的學生,一樣的培養(yǎng)方式,最后卻要落個畢業(yè)證上表明“非全日制”的下場,不被社會認同;更有人說這就是學校新型的圈錢手段,多設幾個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名額,多收點學費……
可不管哪種言論,我都希望你能夠從內心里去正確的認識這件事,首先教育部出臺全日制研究生與非全日制研究生同一培養(yǎng)這樣的政策,其實很大程度上還是為了鼓勵學生能夠理論聯(lián)系實踐,希望能夠培養(yǎng)出學業(yè)與工作能力并重的學生;其次從自身的角度來講,你一定要明白考研的目的在于什么,如果僅僅是為了文憑,那么請選擇全日制,如果是為了進一步學習,那么非全日制的確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在工作之余充電學習,既學到了知識,又和社會接軌,掌握了專業(yè)領域的職業(yè)知識,可謂一舉兩得。
如果你選擇了報考非全日制,那么一定要和所選專業(yè)的非全日制學生取得聯(lián)系,問清楚他們學校的培養(yǎng)方式如何,再進行報考,畢竟有的學校的培養(yǎng)方式還是不太完善的,知己知彼,才能百戰(zhàn)百勝。
希望每一個考研人,都能在考研這條路上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