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兩市延續震蕩調整格局,盤面全天弱勢,題材冷淡,滬指雖一度重返3300點,但未能站穩,全天震蕩下挫走弱,最終小幅收跌。截至收盤,滬指報3287.61點,跌8.93點,跌幅0.27%,成交1680億元;深成指報11003.33點,跌71.66點,跌幅0.65%,成交1946億元;創業板指報1782.41點,跌16.09點,跌幅0.89%,成交511.2億元。盤面上,兩市開盤漲跌不一,滬指一度快速觸及3300點后上攻乏力,承壓緩步單邊震蕩下挫,創業板指低開低走,盤中一度跌逾1%,午后盤面跌幅有所擴大,市場氛圍持續低迷,至收盤指數皆墨,呈普跌態勢。板塊熱點方面,題材萎靡,跌多漲少,航空運輸板塊逆市走強,午后新零售概念復蘇突起,臨近收盤,部分超跌和次新股反彈回暖。全天來看,民航機場、天然氣、新零售、釀酒、石油行業等板塊漲幅居前,鋼鐵、券商、通訊、有色、5G概念、高送轉等板塊跌幅居前。
技術面上,滬指日K收出小陰線帶較長下影,至收盤仍處于5日均線支撐位上方,同時上證指數運行已經接近年線位置,預計在年線位置將獲得強支撐,市場交投量能依舊低迷,預計短期內震蕩調整的格局仍將延續,不排除再次下探,但預估幅度不會太深。操作上,依舊建議多看少動,控制倉位,投資者最好能耐心等待變盤節點的來臨,臨年底流動性偏緊格局,可能使市場整體維持弱勢波動。在市場縮量輪動中,對于新的題材熱點和基金重倉的部分品種可適當關注,另外周三以五糧液、伊利股份為代表的白馬股龍頭再創新高,有望帶動相關板塊走強,也可追蹤,但必須控制倉位。中長期觀點不變,逢低建倉回調幅度較大的績優股,低估值藍籌,同時警惕前期強勢股、高位滯漲股的補跌風險。
【今日頭條】
2018年將發射嫦娥四號探測器及中繼星?準備工作進展順利
據新華社,中國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計劃于2018年執行兩次發射:上半年發射嫦娥四號中繼星,下半年發射嫦娥四號探測器。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已向全球民眾實名征集寄語,截止日期為2018年3月6日,所有參與者的姓名和優選的兩萬條寄語將于明年搭載在嫦娥四號中繼星上,飛向月球。
點評: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嫦娥四號任務將實現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和巡視勘察;首次完成地月拉格朗日L2點中繼星對地對月的測控、數據中繼;同時開展月基低頻射電天文觀測、月球背面巡視區形貌和礦物組分、巡視區淺層結構等科學探測與研究。利用中繼星實現地球與月球背面的通信,是中國人的創舉。嫦娥四號任務的難點之一在于人類在地球上無法與月球背面直接通信。通過朝地月拉格朗日L2點發射一枚中繼衛星來中轉通信,讓月球處于地球和中繼衛星之間,可以較低成本有效解決這一問題。探月工程規劃為“繞、落、回”三期,其中二期的任務是實現月面軟著陸和自動巡視勘察。此前,美國總統特朗普于12月11日簽署第一份太空政策指令,宣布美國宇航員將重返月球并最終前往火星,俄羅斯和印度等國也制定有本國的太空開發計劃,意味著對于外層空間的開發是各國競爭的重要手段。對于月球的探索將有利于增強我國對外層空間的了解和對地外資源的開發,緩解能源緊張的局面,太空領域的競爭,將會有助于我國航天技術的進步和發展。相關概念股:航天電子、中國衛星、航天動力、華測導航、航天電器等。
我國“光電子芯片關鍵技術”獲突破?下一代互聯網不可或缺
據科技部消息,近日,863新材料技術領域辦公室組織專家對“光電子集成芯片及其材料關鍵工藝技術”主題項目進行了驗收。該項目在單一芯片上研究了多波長解復用陣列波導光柵(AWG)與波導探測器陣列的高效耦合集成方法及工藝,有效解決了結構和工藝兼容問題,實現了多波長并行高速波導探測器芯片集成;開展了硅基二氧化硅AWG、硅基PIN型可調光衰減器(VOA)器件制備工藝和集成芯片關鍵技術研究,制備出硅基AWG與VOA集成芯片。該項目形成16通道硅基平面光波回路型AWG芯片、VOA芯片的批量生產能力。
點評:光電子集成芯片及其材料關鍵工藝技術是新材料領域重要的發展方向之一,是未來高速大容量光纖通信、全光網絡、下一代互聯網、寬帶光纖接入網所廣泛依賴的技術。業內認為,光子集成芯片是通過我國自主研發的光電子集成領域技術制造的芯片,可實現對傳統集成電路的“彎道超車”,推動我國在光電子集成電路領域從?“跟跑者”向“領跑者”轉變。5G全球商用進程加快,我國產業界也在全面攻克5G技術產品研發,突破5G關鍵器件等短板,推動5G融合應用創新發展。數據流量的大爆發,推動運營商和數據中心光器件升級。在整個光器件產業鏈中,光芯片技術含量最高。上市公司中,博創科技專注于集成光電子器件的后端封裝。IPO募資將投向硅基集成光學芯片研發等重點項目。光迅科技籌建光谷信息光電子創新中心科技有限公司,打造“核心光電子芯片和器件”產業化項目,目前投資進度已過半。
芯片供應短缺價格暴漲?芯片國產化帶來長期利好可關注?
近日,歐洲半導體巨頭NXP公司對其代理商發出了漲價通知。通知稱,將從2018年第一季度開始對NXP旗下MCU(微控制器)、數字化網絡、汽車微控制器等主要產品上調價格。漲價幅度在5%—10%不等,這標志著半導體巨頭打響了2018年MUC芯片漲價的第一槍。目前其他同行暫處于觀望中,不過有分析稱,ST意法半導體有可能跟進調漲。據媒體報道,由于汽車電子及物聯網市場對MCU需求十分強勁,導致MCU供應短缺,價格持續暴漲。
點評:機構指出,受益于市場快速發展和國家戰略支持,本土半導體材料企業成長迅速,已經研制成功靶材、CMP拋光液等上百種材料產品,部分產品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據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統計,第三季全球半導體設備出貨金額達143億美元,較第二季增長2%,較去年同期增長30%,創出單季歷史新高。分區域看,中國大陸設備市場金額19.3億美元,位居韓國、中國臺灣之后位列全球第三大市場。SEMI預計,2017年全年出貨金額與同比增幅將在30%以上,2018年的半導體設備出貨仍非常樂觀。另據貝恩咨詢公司的數據顯示,中國每年消費的半導體價值超過1千億美元,占全球出貨總量的近1/3,但中國半導體產值僅占全球的6%~7%。目前我國集成電路自給率僅為27%,存在較大提升空間,物聯網、無人駕駛、人工智能等新興市場也催生出新的需求。在硅晶圓產能滿載、汽車電子及物聯網需求的持續爆發下,MCU明年供應短缺局面或難以有效緩解,國內MCU相關企業有望受益。相關股:中穎電子、東軟載波、鼎龍股份、北京君正、太極實業、紫光國芯、浪潮信息等。?
【市場透視】
股指仍以震蕩筑底的走勢為主
期指主力合約12月20日多數下跌。其中,滬深300期指當月合約IF1801報收4029點,下跌10點,跌幅0.25%。成交量13760手,成交額166.49億元,持倉26353手,較上一交易日減少36手。臨近年末,市場疲弱表現不改,周期、題材股雖然近期均有所表現,但持續性不強。短期內股指仍以震蕩筑底的走勢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