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侄子發過來幾張老家的照片,看著熟悉的老屋、故鄉的大山,心里忽然被觸動了什么似的;
生我養我的故土,其實,一直在心里——即使老父、慈母在身邊,對于老屋的思念,對族老鄉黨的牽記,卻并不曾忘卻,并以另一種存在的形式,在心里慢慢的蔓延,直到某一個時刻肆意汪洋。。。
坦白講,從心里和心理上,我覺得自己一直是一個游學闖蕩的孩子一般,在汲取了故園給予我的精神營養后,可以勇往直前的奔跑——在累了的瞬間,回望故土的老屋、山水田園,會莫名的滿血、活力四射,這是那片鄉土的恩賜。。。
老屋已有三十幾載的歷史,期間幾次翻修,令其在岌岌可危的狀態下重新煥發青春;
在四季分明的東北農村,冬暖夏涼的老屋如慈母的臂彎,呵護了我并不平淡的童年,以及大學以前的那些青蔥歲月;
冬春時節,東北農村多會燒劈柴絆子或者荊條的根,火紅的炭火會被從灶堂掏出來放入火盆,作為室內保暖的“土暖氣”。說真的,直到現在,回老家我還是喜歡這種火盆取暖而甚于燒暖氣,溫暖而不干燥。可惜的是,現在大多數人家都采用了熱效率更高的暖氣,而逐漸的淘汰了這種比較笨拙的取暖方式——當然,也可能是現在的年輕人和孩子們,不再喜歡漫山遍野的用大鎬刨荊條疙瘩或劈柴了,用錢買煤燒暖氣,節約的時間用來打麻將、甩撲克可能更適合他們。可是這也讓現在的孩子失去了在房檐下用手電筒照(逮)麻雀,用火盆燒著吃的美味了。特別是白雪皚皚的日子,圍繞火盆燒烤各種吃食,更是別有一番風味在心頭。。。
夏秋是老屋的院子里最為熱鬧的季節。滿院子的瓜果飄香,讓疏于零嘴的娃娃們可以隨時隨地的“填嘴”——西紅柿、懶黃瓜(土黃瓜,比綠黃瓜有味道)、杏、櫻桃、李子、梨子、蘋果等等,次第登場,數不勝數。我最喜歡的則是老娘用灶堂里的灰火烤的嫩玉米,焦黃鮮嫩的味道,只有老娘用老屋的灶堂才做的出來。自上大學迄今,再未吃到過那種地道的烤玉米的味道了。。。
從夏吃到秋,一院子的綠色食品。最重要的是,農村故老相傳的習慣,這些零嘴不一定都是你自己家產的,只要你不是討厭到極點,引起村人公憤的人,誰家的熟了吃誰的,總還能增進鄰里之間的感情;
等到進入8月后的秋收,是老屋的院子最繁忙的季節,也是父母一年中最疲累的時間。一年的收成都會堆積到院子里,除了糧食就是糧食,父母的身上,此時除了汗水還是汗水——誠可謂之“粒粒皆辛苦”。而這份辛苦,也就成了養家的根本,還有我上學讀書的主要財政來源。。。
一年中紅火的老屋,會出現在春節。也只有這時候,才是一年中家人最放松的時間。游學的孩子、外出打工的親人都會按時歸巢。整個村子中,我們的家族“團年”是最為特別的。一大家子幾十口人從除夕開始直到正月十五,會“輪番”按照順序挨戶“吃飯”,諾大的村子也就我們這一大家子“特立獨行”,并且這么多年一直在堅持著這么“折騰”,可我們也比別人享受到了更多的親情和愛意。。。
老屋的記憶,還有很多,也許用一長篇也不可盡述。可是,屋子已老,恰如父母和家里的伯父伯母,人已壽,但親情卻與日俱增、毫無退減,對老屋的思念也一樣,已然成為一種習慣。老屋不但溫暖了我的過往,也在思念中日夜滋養我綿綿的鄉情,讓我知悉,根的方向。。。
老屋,其如父母,故鄉山水,則如據守家園的親人,育我養我、親我愛我,一直守護我的精神家園。而你們一定知道,植于我心深處的,也是對你們莫可名狀的愛與思念,是的,我確信。。。
? ? ? ? ? ? ? ? ? 快樂星期八于京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