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處理工作時,有兩個場景讓我很有感觸:
一,一早s同事打電話來溝通今天要處理的一件事,而該事件再和二當(dāng)家溝通時,沒有得到批準(zhǔn),而該事件又是s爭取了多年后才終于落地的事。于是s同事在我面前表達了這么幾層意思:
1,自己把事當(dāng)家里事搞,結(jié)果沒有得到支持。
2,以后也不打算再盡心盡力搞事了。
為什么說在她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因為自己也曾陷入過這樣的情緒,在此種情緒中,人們更傾向于站在自己的立場上考慮問題,不愿意站在對方立場上思考問題,其實,作為旁觀者,我今倒是悟明白一件事,那就是要想得到領(lǐng)導(dǎo)的支持,那么就拿出足夠的東西論證可行性和安全性,不能把指望放在別人身上,讓別人踏實是我們的責(zé)任,而不能埋怨別人沒有擔(dān)當(dāng)。
二,下午大當(dāng)家批評p同事,作為旁觀者,我能感受到p的緊張,也能在他身上看到我曾經(jīng)的樣子。
人在遇到自己心中敬畏的角色時,好像本能就在心理層面上把自己縮小了,無法做到平等對視,心中的懼怕和自我否定反而會被放大,恨不得吞噬掉自己,怎么破呢?
一是,自己盡可能的了解清楚情況,做到不心虛。恐懼很多時候是來源于擔(dān)心自己做的不夠的地方被戳穿。
二是,在平時建立自己的權(quán)威和地位,這個就是一件事一件事做出來的口碑,不要去想什么多牛叉的能力,就把手頭事做的過了自己內(nèi)心的一坎,不明白的地方死磕,漸漸的你的形象就豎起來了,自己不心虛,那么面對你原本會怕的人時,就不會再害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