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做好哪怕一件小事,長期來看也是一種巨大的成長,比如寫作就能讓我們記錄很多東西,讓自己的成長有跡可循。
2. 定好目標和計劃,一板一眼地去執(zhí)行。我們經(jīng)常做計劃,卻往往忽略了了最樸素的方法論,先做起來再說。
3. 專業(yè)的人做專業(yè)的事,人不可能面面俱到,做T字型人才,先了解一個大概以后再深入一個方向。
4. 聽了再多的分享,如果你不用起來,一樣等于沒有成長。李教授每次了解到一個新的概念,喜歡舉一反三,這個道理或概念我還能與什么聯(lián)系起來, 比如最近羅胖在羅輯思維里節(jié)目講到的生物進化學的概念,越大的動物需要消耗越多的資源,比如某類大型食肉恐龍需要更多的大型動物來滿足生存需要,可是某一區(qū)域的大型動物總數(shù)只有這么多,這樣長期的結果就是這片區(qū)域的生物鏈條就失衡,恐龍就無法再生存下去。聯(lián)系到如今的巨頭公司也是如此,越強就越難改變自己的生存結構。騰訊對于抖音、今日頭條的崛起就當初的決策毀恨不已。
5. 人與人的差別其實并不大,只是有的人找到了自己的興趣與專長并堅持去做罷了,最近小米上市了,朋友圈在熱議雷軍,最典型的就是他的6+12的工作模式讓我再一次相信堅持這件事。
6. 我們大多數(shù)人都過得普通,是因為我們做的事情缺乏再深入的能力,得過且過, 優(yōu)秀的人對自己都有要求, 比如外形及著裝的要求,我接觸的這些酒店管理人員明顯就感覺到他們的親和力與自我形象的管理能力。這個項目看到的這些讓我更加深入的了解一個行業(yè)的不易。
7. 今年開始強行輸出專業(yè)文章,慢慢有了方向,但還不是很明確,比如一直在徘徊酒店相關還是關于適合普通大眾看的文章,如果寫酒店類文章看得人必然會少很多,如果是普通大眾都能看懂的文章每次都在為選題材而糾結。按照李笑來老師的多維度競爭力的概念,我現(xiàn)在應該主要著力點還是在設計類文章,偏重于思維與底層邏輯類,比如岳蒙的文章,注重思辨與底層邏輯的思考,兼顧生活類。
8. 寫作是件美好的事情,就如此刻,一旦進入狀態(tài),我的心情就無比的愉悅。
9. 對設計的熱愛讓我一直堅持這件事,表達的欲望讓我我想分享更多的人,同時我希望做一些住宅設計,接觸更多的人,因為我覺得這樣的我才更適合去表達和傳播我的理念以及我對生活的全部理解。
10. 生活有更多的可能,我的生活狀態(tài)可能太狹隘了太單一了,離自己理想的狀態(tài)和生活方式還很遠,我需要更多的輸出以及更多的接觸不同的人。
11. 我在過往的值月經(jīng)歷中發(fā)現(xiàn),執(zhí)行力好的人從來給自己找借口,上個月婷婷準備考試,一直很忙,可她還是按時交了作業(yè),每次在群里提醒,她都及時回復。有一次值月小組在討論舉辦活動的事情,剛討論好沒多久她就給我發(fā)來一份活動策劃,我當時激動地不敢相信,這樣的執(zhí)行力真是讓人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