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體驗,好像自從有了網絡購物,買東西變得逐漸便捷和相對便宜之后,家里會突然多出許多并沒有太大用處的東西。
“過段時間應該就能用了。”“說不定以后會有用的。”我面對家里的雜物時經常會有這樣的想法,但實際上很多東西可能過了好幾年還是依舊堆在墻角。
新物品不停的被帶回家,老物品又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舍不得扔。家里東西堆得越來越多,可以活動的空間越來越小。
在這種略顯窘迫的境況下,我接觸到了“斷舍離”這個想法。
“斷舍離”是日本雜物管理咨詢師山下英子在2001年提出的概念。2011年,《斷舍離》同名書再版。這本書橫掃日本各大暢銷書榜,國內也開始逐漸流行“斷舍離”的概念和想法。
1、斷舍離究竟是什么?
在各大社交網站都占有一席之地的“斷舍離”究竟是什么?
百度百科上這樣說:
斷=不買、不收取不需要的東西。
舍=處理掉堆放在家里沒用的東西。
離=舍棄對物質的迷戀,讓自己處于寬敞舒適,自由自在的空間。
說的簡單點,中心思想大概就是學會選擇和放棄。這其實并不容易做到。
你可以轉身看看自己家里的環境:有沒有因為打折而購買的非必需品,有沒有想著“說不定哪一天就用到了”的無用品,有沒有其實沒有任何意義但你就是想買的所謂心愛品?
斷舍離真的遠遠不是大家想象的那么簡單,因為知道什么是自己想要的、需要的,這本身就不是一道簡單的命題。
2、斷舍離能帶來什么?
我們究竟為什么要斷舍離?
前段時間我看了一部日劇,名字叫《我的家里空無一物》。
女主角麻衣是一個極簡生活主義者,她的客廳空空蕩蕩,只有一些客人來的時候可能需要用到的坐墊。而她的奶奶和媽媽則是老一輩的思想,認為家里要有人情味,要看起來像一個家。
其中有一段對話讓我印象深刻:
有一次,麻衣的奶奶問她為什么那么想要扔東西。
麻衣回答說:“就是想扔。但是相應的,我只留下喜歡的東西。一旦買了,就好好保養,為長久使用而用心維護。”
我當下有一種醍醐灌頂之感:斷舍離不是隨意亂扔浪費資源,而是為了能有更好的空間和心態來對待值得你珍視的物品。
斷舍離其實更多的是養成一種生活態度:不優柔寡斷,不瞻前顧后。知道什么是自己真正想要的,然后認真對待它。
而有了這種生活態度,你在職場工作中一定會更加如魚得水,得心應手。
因為在這種態度的主導下,你一定擁有更高的工作效率和更多的時間空間。干練果斷的性格沒有領導會不滿意,高效率的工作能力沒有人會不想擁有。
斷舍離的本質其實就是選擇的智慧,選擇做什么并沒有那么困難,選擇不去做什么才是更大的困難。
我曾經看過一句話:“人生的上半場是關于加載,下半場則是關于卸載。”
想要人生路更加平坦,就要學會去掉身上不需要也不該有的負擔。
《冰河世紀》里的松鼠被自己不愿意放手的那顆松果耍的團團轉,看電影的時候我們會笑它傻,卻不曾想過,在我們的人生旅途中,自己也曾經是,甚至正在成為這樣的松鼠。
能夠明白自己想要什么,然后斷絕不需要、不應該、沒有用的執念,這才是斷舍離教給我們的,能夠讓人生更容易走向成功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