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并非專業人士的寫作,所以書整體上邏輯條理并不是很清晰,說起是一個互聯網從業者的學習手冊是過譽,本書更多的像是一個互聯網從業多年的過來人,從大學到就業再到整個的職業生涯規劃的一次語重心長的交流,當然,在寫本書的時候,作者也是從互聯網行業吃到了甜頭,所以本書還是帶有了一定的主觀傾向,畢竟每個人不能夠把所有的路都走一遍,只是按照自己的經歷去闡述一件事情,和講述一個經驗,并不具有很強的泛化能力,這也就是說為什么我們看了很多的名人傳記,我們仍舊無法上升到偉人的高度和境界。
職場篇
年輕人很內容犯的一個錯誤,就是為了努力的刷存在感,證明自己知道什么,證明自己能夠做什么,而不是真的為了去有效的解決問題。這點表現在實際的工作中,就是喜歡引經據典,動不動就扯到業界標桿產品,但是提出的倡議大多是無法針對現有的產品進行落地生產的,根據產品,如何完成產品,提升效率。當然這并不是說年輕人就要克制自己,不要表現,但是表現的內容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是說自己知道什么,懂什么。
大公司的架構為什么差,為什么存在各種漏洞。我想這是每一個初入職場的人可能都會有的疑問,同時,由于我們通過軟件工程課上傳授的知識,各種瀑布流等,這個時候就會拿這些理論來批評大公司的模式,但是互聯網時代,用戶為王,需求為王,要做的就是迅速迭代,迅速發展,由于前期的人力資源不足,需求多,導致的代碼混亂是很正常的事情。
很多人用某一領域的勤奮去掩蓋另一個方面的懶惰和怯懦。很多的人的勤奮和努力可能只是在掩蓋自己拒絕改變的一種怯懦。
對于沒有把握的工作,我們可以去拼,但是記住,我們可以給予的承諾只有自己的努力和付出,而不是結果。
大部分商業行為獲利的一個重要基礎就是信息不對稱。
真正為公司成長和發展做出貢獻的只有極少數人,大部分人的可替代性很強,但是大部分人都會高估自己的能力和貢獻。
進步快的年輕人在很短的工作年限中也會有很大的進步,非常有想法,因為他們始終保持好奇心,保持敏感,不斷地提出新的問題,尋求答案。
布置任務不夠清晰,這點反倒是去充分的發揮我們價值的地方,如果工作內容非常清晰,我們可以發揮價值的地方則會變得很小了。
創業篇
創業項目的類型:單點啟動,單邊啟動,雙邊啟動,多邊啟動。
在決定做一個創業項目的時候,將其分為這幾類之后,接下來除了開發之外,首先要考慮的就是項目冷啟動問題,項目啟動門檻,用戶進入項目的門檻,用戶信用的門檻。競品分析,不要去黑競品,而是去展現自己的優勢,讓找到一些競品不敢做,不能做,做不來或者不屑去做的項目。
商業計劃書,不只是用來吸引投資,也是自己整理業務發展邏輯和創業理念的過程。
作為創業者,要有吸引人的魅力,需要我們在商務合作,業務拓展中體驗自己的個人魅力和表達能力。
在一個產品的初期要做的是快速試錯,快速迭代,而不是去考慮架構問題,追求架構,追求極端的體驗不是特別的有意義,很有可能這個版本在幾個月之后就不再使用了,而等到用戶規模增長,當對于產品的性能和架構需求迫切的時候,再去考慮增加技術。
不要為了展示技術而創造需求。技術的價值體驗在對于產品的服從和完成上。
拍腦袋認為就是用戶的需求,一廂情愿的認為有用戶需求就存在市場機會,認為用來進來之后就會終身成為用戶,認為產品做得好就會有用戶。
當用戶沒有處于孤島,或者平臺的門檻太高,成本太貴的時候,用戶就會認為自己不需要這樣一個平臺。舉個例子,之前身邊有個同學堅持說自己絕對不會用網易云音樂,說酷狗多好多好,但是當身邊的人每天在分享網易云音樂的歌曲,進行交流的時候,孤島效應就產生了,他也漸漸的開始選擇使用。
一個好的產品經理在做產品之初,就要學會從運營中找細節,找方向。
領導能力,不要給自己攬功勞,不要嫌棄自己的員工平庸,要做的是培養他們,讓他們發展,給予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