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就職典禮那天,天氣陰沉,蕭瑟?!眮喩げ魉乖?969年1月20日的日記中寫道。這位來自加利西亞的移民,前總統艾森豪威爾的首席經濟顧問,正注視著就任總統理查德·尼克松,眼中看到的是一個“表情得意洋洋”的男子。
1960年,時任副總統的尼克松試圖問鼎白宮時,伯恩斯曾友善地提醒他,如果美聯儲收緊利率,有可能會殃及尼克松的勝算。果然,受到美聯儲收緊利率的影響,美國經濟衰退,年輕的肯尼迪富有活力,被看做是有可能終結經濟蕭條的候選人,最終在選戰中戰勝了尼克松。
敗選后的尼克松在沮喪之余記住了伯恩斯:這大哥既懂經濟,還懂政治,靠譜。
1、伯恩斯的屈從
九年后,尼克松卷土重來,順利入主白宮,一年后提攜伯恩斯出任美聯儲主席。
握著革命同志的手,尼克松對伯恩斯說了句沉甸甸的話:“你一定要做到,不能讓經濟出現衰退。”
伯恩斯心里犯嘀咕了:乍一聽,總統這話是對他的殷切希望,但仔細琢磨,總統有脅迫美聯儲做出刺激經濟增長決策的嫌疑,這真令人頭疼。
伯恩斯的頭疼是有原因的。
美聯儲成立之前,官員們已經兩次嘗試建立一個中央銀行,但都因獨立性和平衡的問題兩度“撲街”。所以在美聯儲成立之初,建立者們就把獨立、平衡、制約作為最重要的設計考量。
美聯儲雖然在1913年開山立派后長盛不衰,但“獨立決策”牽涉到美聯儲生存之本,極其敏感。
伯恩斯在總統命令與獨立決策之間左右為難。
1969年12月,美國通貨膨脹率高達6%,是自朝鮮戰爭以來的最高水平。后來通脹率不斷惡性上升,本應收緊貨幣政策,但尼克松對伯恩斯不斷施壓,希望美聯儲用激進的貨幣政策和短暫的經濟繁榮為他的第二任總統任期鋪路。白宮的助手們經常把要求降息的備忘錄送至美聯儲?!澳峥怂墒┘拥膲毫φ媸橇钊穗y以置信!”伯恩斯的兒子約瑟夫·伯恩斯曾回憶說。
高壓之下,伯恩斯不斷屈服于尼克松,放松了貨幣供應量。到1974年尼克松辭職時,美國通脹率已高達11%。最終,卸任后的伯恩斯得到了一個并不好的名聲:“最愿意配合政治的美聯儲主席”。
2、沃爾克的強硬
1979 年第二季度,美國通脹率達到 14%,在此背景下,吉米·卡特總統任命保羅·沃爾克來擔任美聯儲主席。身高兩米、愛抽雪茄的沃爾克給人以“意志力極強”的印象。他認為禍害的源頭是美元超量供給。挽救美國的經濟,美聯儲必須全力以赴降低通脹率。
可通脹漲了那么多年,要降下來,意味著要承擔幾十萬人失業、經濟短暫衰退的結果。國會也對美聯儲的措施予以強烈抨擊。有國會議員建議彈劾沃爾克,甚至質疑美聯儲是否有必要存在。
憤怒的議員質問沃爾克:“你到底對誰負責?”
沃爾克回答:“好吧。是國會創造了我們,但國會卻不能消滅我們。”
不光是國會,總統也坐不住,畢竟對政績影響太大了。后來卡特還曾埋怨,自己敗在里根手里就是美聯儲害的。
盡管如此,面對社會對美聯儲偏執加息的批評,卡特仍不失理智地說:
“我對他們認為只有造成上百萬人失業才能遏制通貨膨脹的想法表示極力反對。正如你們所知道的,我不能控制美聯儲,根本就不能。它小心翼翼地絕緣于總統或國會的影響力,這是幾代總統必須面對的現實,我想這是明智的。”
1980年,里根上臺前,通脹依舊高企。里根競選時主張通過減稅刺激經濟增長,但減稅將導致政府財政赤字擴大,這與沃爾克主張削減財政赤字有所矛盾。
總統與美聯儲之間似乎又面臨博弈。面對謙恭又不失強硬的沃爾克,里根生氣但沒辦法。他很清楚自己不能逼美聯儲主席下臺,也不能撤換美聯儲董事。最終在沃爾克的不懈努力下,里根勉強同意增稅,同時取消了1981年減稅法案中公司營業稅的部分優惠政策。
就在里根入主白宮的第二年,沃爾克已經把通脹減下來三分之二,經濟逐步好轉。1984年,里根充滿底氣地競選演說中他問了美國人民一句話:你們的生活比4年前好,還是不好?
這一年他以95%的得票率擊敗了蒙代爾,被稱為“一邊倒的1984”。
3、鮑威爾的底氣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
時間來到現在,自2018年初鮑威爾上任以來,特朗普已經怒懟美聯儲十余次,美聯儲到底怕不怕?
不怕。
結構上,美聯儲主要由三大部分組成:聯邦儲備委員會(理事會)、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聯邦儲備銀行。
成員上,美聯儲由在華盛頓的聯邦儲備局和分布美國各地區的12個聯邦儲備銀行組成,是聯邦政府機構加非營利性機構的雙重組織結構,能夠避免貨幣政策完全集中在聯邦政府手里。
資本上,美聯儲的資本所有權既不屬于國會和參議院,也不屬于政府機構,其資本金均以股份的形式為聯邦儲備區內的會員銀行認購。并且為了保證獨立性,美聯儲禁止成員轉讓或抵押其股票,所有者只能以固定股息取得收入。
財政上,美聯儲所有經費完全不靠財政撥款,全部靠自己對于銀行的貼現收入和自身持有政府債券的收入來解決。
總而言之,美聯儲直接對國會負責,一般情況下,任何人和部門都無權介入和干涉美聯儲的政策決策。
但是,假設特朗普火氣夠大,就非得讓鮑威爾立刻馬上下臺,可能嗎?
可能,但困難重重。現任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的任期到2022年結束,根據規定,如果在任內罷免,必須獲得國會2/3以上的票數才能通過,在沒有極特殊情況下,國會沒有理由同意。
2017年11月,特朗普在白宮玫瑰花園宣布提名鮑威爾擔任美聯儲主席時曾說,選擇鮑威爾是因為“他很強,很堅定,很聰明?!?br>
如果強制鮑威爾下臺,啪啪打臉、成為笑柄不說,還意味著現有貨幣政策要進行“大規模手術”,政府威信將遭到打擊,還讓美聯儲的地位掃地。更重要的,對市場的沖擊影響將不可估量。
那么,鮑威爾的態度是什么?
從鮑威爾角度看,背靠一個斗爭經驗豐富的美聯儲,一個經濟獨立、制度獨立、決策獨立的美聯儲,底氣十足,沒啥好怕;其次,鮑威爾篤信貨幣政策要以客觀情況為依據,被提名時就曾表示“我強烈認同這種使命感,并致力于客觀地、基于最全面證據做決策,恪守貨幣政策獨立性的悠久傳統?!?/p>
面對特朗普的多次怒懟,鮑威爾依舊表示“沒有什么能夠阻止我們做我們認為正確的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