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寫文字有一段時間了,開始在簡書寫,后來開了公號,斷斷續續寫了也有一兩百篇了。
欣慰的是每篇文章也還是有讀者,雖然讀者不多,但對于業余偶爾碼字的我來說卻是很大的鼓勵。
群里的姊妹說,我可以投稿試試,或許能賺點稿費?這個問題,我基本沒有想過,一是底子太薄,我自己都覺得還不擁有投稿的資本;不過繼續努力,不斷學習和練筆,也許幾年后可以,那都是后話了。
再次問自己,為什么寫文字?其實,堅持寫文字,需要動力,也有瓶頸。
1.為什么寫文字?
想想我寫文字的初衷和動力,其實很有些自我的。
一是所謂的喜歡,其實是內心表達的欲望在作祟。每個人都會有表達的欲望,有些人的強些,有些人的弱些;每個人表達的方式也不同,可以通過繪畫、音樂、照片或者只是記在心里。而我,則屬于表達欲望較強且又不會用文字之外的其他方式表達的,有了想法,只能用文字記錄下來,也必須用文字記錄下來,否則,就像什么堵在心里,想不明白,又怕忘了,寫出來了,就理順了,也覺得就是永恒了,就松了一口氣了。也許,這就是所謂的喜歡。
二是溝通分享的欲望。其實,很多時候寫的文字并不一定都發表出來,所謂發表出來的一定是想跟大家分享的。想分享的,也一定是美的,正能量的。美好通過分享,一定會增倍的,快樂也是會的。如果可以通過分享獲得快樂,何樂而不為呢?
溝通的目的就是理解,在內心深處,或許每個人都想獲得理解吧。我也相信“喜歡你的人,厭倦你的人,如潮水一般漲了又退。只有理解你的人像礁石一樣,平時默默,但一直在觀察你的潮起潮落”。所以,不管我的文字如何的詞不達意,理解我的人自然能讀懂,對嗎?“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所以,即使有一個讀者,那就有寫的理由。
三是通過文字,跟自己對話,跟自己和解,認識自己。終其一生,我們都在認識自己、理解自己、提高自己的過程中掙扎和努力,我也不例外。
有句話說,“學會了跟自己相處,就學會了跟世界相處”。文字就是一個很好的溝通方式,生活是現實的、感性的,而文字可以是理想的、理性的。通過文字的世界認識生活,文字美了,生活也就真的美了,比如食物、景色。哪怕是挫折及苦難的回憶,用文字寫出來,煩惱、痛苦或者失敗感都少了許多。
有時候,文字就是這么神奇,快樂寫出來,更加快樂;煩惱寫出來,心里就松快了;更重要的是,與文字作伴,心里是踏實的。
2.通過寫作,我獲得了什么?
通過寫作,我沒有經濟效益,也沒怎么想過這個事情。但我獲得了比金錢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內心的成長和淡定。
作為理工科的我,因為“焦慮”,喜歡上了看“課外書”,然后慢慢就喜歡上了文字,也看,也寫。看著,看著,心里就踏實了,不彷徨了;寫著、寫著,心里就淡定了,不焦慮了。
通過寫作,我收獲了快樂。人生最大的快樂,就是發現自己的弱點,并改善弱點,提高自己。純理工科的我,對文學或者說文字欠缺太多。有人說,人生欠下的債,遲早是要還的。在小學時,就被灌輸“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思想,作文本、筆記本上都是數學題,偶爾讀本“課外書”都是偷偷摸摸。
工作了才知道,工作需要技術,生活需要“文學 ”。如果說,數理化教會我們生存的技能,文學則豐富我們的內心,教會我們生活的態度。終究我們是人,不是機器,所以,文學還是需要的吧。
通過寫文字,我看到了自己的進步,這是最快樂的一件事。一是在閱讀上的進步,我覺得自己的閱讀能力明顯提高了,原來讀一本書,經常是,讀完還是不太懂講了什么,甚至有些故事情節都忘記。而現在,竟也能寫出幾千字的讀后感了。在看看自己以前寫的文字,覺得有太多地方可以修改提高了,不管是在語言還是思路方面,也因此真的很感謝一直讀了我的文字的你。發現現在寫的文章比過去的文章水平有提高,是我最大的快樂。
3.寫作的瓶頸
對于業余寫字,雖然是愛好,也還是有很大的瓶頸。
最大的瓶頸,就是對自己水平的不滿意,對自己基礎的不自信。我甚至都不敢稱自己的作品為文章,只能稱為文字吧。支撐我敢寫的勇氣就是理工科,覺得反正不是本專業,寫的不好也是理所當然吧。很少在朋友圈公開過公眾號文章,偶爾分享一篇,又常常后悔,覺得文章水平實在拿不出手。所以,真的很感謝從很少分享的文章里,認出我的公號而關注我的朋友們。
還有一大瓶頸,就是時間,畢竟我不是專業寫文的人,我的工作始終是放在第一位的,所以偶爾有了靈感,如果有工作在手,也還是算了。
在寫文字的路上,沒想太多,想寫所以就寫了。
看著自己寫成的文字,有種小小的滿足感;看到有人閱讀自己的文字,有種小小的滿足感;其實這就夠了。平凡的日子里少有大起大落的,要得就是這小小的滿足感,來安撫走倦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