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衛觀
工作的關系,這些年我倒是筆耕不輟。重陽節動了我的心弦;往事歷歷,赫然在目,在這個又叫做老人節的日子里,那些往事更清晰地浮現在腦海,化作對親人的思念,今天聊作以記敘,愿家家都能敬老愛老、祥和幸福。
老者安之
????????“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老者安之……。
記憶中奶奶的身體雖算不上硬朗,但一直沒得過大病,只是腿腳經常不靈便,尤其是每年的冬天,往往一個冬季就只能呆在她居住的小院里。小時候很愜意的一件事就是坐在爺爺奶奶居住的四合院里,夕陽余暉下,曬著太陽,聽奶奶講一些往事。后來我長大了一些,從媽媽的言談中才知道,因為生養子女多的原因,加之農活繁重,日夜辛勞,所以奶奶的身體一直不太好,家里人曾擔心她活不過五十多歲,甚至預備了壽衣,因為有幾次她也是著實病得不輕。
爺爺奶奶居住在一個傳統的關中四合院,兩邊是廂房,中間是三間大瓦房坐東向西,他們住在南邊的一間里,房間的東南角,盤了一個土炕,八十年代末的時候家里生活條件不斷改善,每年過年前爺爺總會買來紅紙寫春聯,寫好后讓我和堂弟妹們拿回家貼起來。寫完春聯還剩下一些裁剪后的小紙條,爺爺往往會用十多公分寬、三五十公分長的邊角料,寫上“老者安之”四個字。看到爺爺寫這四個字我曾很不解,便問爺爺寫這做什么,這么小的一個長條貼在哪里,爺爺說:“貼在炕角,你奶奶身體不好。”于是從那時起奶奶休息的土炕東南角的墻上,經常貼著“老者安之”四個字,每年一換。后來奶奶活了八十五歲多才去世,在農村也算是很長壽了,爺爺每年的春聯果然達成心愿。
“老者安之”,重陽佳節,祝愿普天下的老人們都能身體康健、安享晚年。
努力加餐飯
????????“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棄捐勿復道,努力加餐飯。”這是《古詩十九首》中的幾句。人老了,飯量還不錯,這是農村衡量老人身體健康的最普通的方法。
奶奶出生在中醫世家,兄妹六人奶奶排行第二,其中奶奶和老三也就是我二舅爺關系最為要好。我的二舅爺家住興平市,當時叫做興平縣,那時交通不便,更加之腿腳不好,奶奶很少去我二舅爺家,二舅爺倒是過上一年半載會來看望一次我奶奶。再后來他們年歲都大了,往往是讓各自的子女去對方家里多走動,也算是代為問候。再后來二舅爺去世了,我爸我姑代表我們這一家人曾去吊唁,但對這個消息他們一直沒有告訴我奶奶,怕我奶奶年紀大了接受不了。奶奶每年總會念叨幾次,說:“不知道興平你二舅身體怎么樣”;我爸我姑他們總會回答說好著呢,年齡大了,不能來看你了;再后來奶奶念叨的也很少了。姑姑是我奶奶唯一的女兒,爸爸就讓她找個合適的機會,告訴奶奶我二舅爺已經去世了的消息。幾年后一次姑姑回家,拐彎抹角的先話家常,最后告訴了奶奶這個消息,問我奶奶還想我二舅爺不,奶奶說:“不想了,我這么老的人了,誰也不想,每天自己吃好飯就行了,其他的事情都不想。”我想奶奶大抵已經猜到了吧,生老病死人之常情,只有自己好好吃飯、好好活著,才是對親人最好的思念和慰藉吧。
努力加餐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重陽節至,愿老人們都有好的胃口,吃飯香、睡覺香,祥和地度過老年時光。
感恩一路上有你
????????走過春,走過秋,又是一年重陽佳節。到了晚年爺爺很愛養花,尤愛菊花。每年秋天,四合院里的菊花吐露芳菲,有紅菊、白菊,我更愛黃菊,雖然是一些尋常的品種,但總能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精神為之一振。“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老家庭院中的菊花陶冶了我的心情,總讓我精神振奮。菊花開后,爺爺會把花朵收集起來曬干了泡茶喝,我曾經問他這能喝嗎,爺爺說這和外面賣的菊花茶一樣,當然能喝,他會把一些曬干了給我,讓我祛火消渴。
凌霜傲雪,爺爺的品格也大抵像菊花吧。爺爺畢業于軍校,年輕時在蘭州軍區當兵、少校軍銜,后來離開部隊帶著我奶奶和我爸爸返鄉,那時他們還只有我爸爸一個小孩,其他子女尚未出生。解放后,隨著國家的土地政策發生重大變化,如何謀生是個最現實的問題。爺爺后來說,要養活一大家子人,他那時就毅然決定,學手藝,當個手藝人——當匠人。子承父業,后來我父親兄弟六人中有四人都先后當了匠人,木匠、瓦匠。爺爺和他的兒子們,還教出了很多徒弟,方圓二三十里的人家經常送兒子來學藝,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家鄉的建筑隊曾經一度在省城西安小有名氣,張家村、邊家村等地的好多居民樓都是我們鄉建筑隊建的。
我上高中后,爺爺曾寫了“自強不息,玉樹攀高”一幅字送給我,激勵我刻苦認真求學。“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我把這幅字掛在了我租住的民房里,夜深人靜,讀書、學習、思考,及至以后工作,“自強不息”總能激勵我努力求學,勤奮踏實地去工作;“謝家之寶樹,孟氏之芳鄰”,子孫能走正道是長輩最大的心愿,爺爺的子孫二十人都能走正路,品德良善、無玩劣子弟,始終保持著純樸的家風,最小的堂弟現在業已是清華大學的研究生了。爺爺及父輩們以身作則、言傳身教,使我們這一代人都能自食其力、尊敬師長、孝老愛親。
“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不養兒不知父母的恩……;二十年含辛茹苦,二十年骨肉情長……”,現在我也當上了父親,有了自己的小家和孩子,時常會憶起往事,也更加懂得了爺爺及父輩們的善良和艱辛。感恩一路上有你,我的爺爺、奶奶以及父輩們,你們養育我長大,使我成長、歷練、成熟……
農歷九月,古時又被稱為“菊月”,重陽節至,人們要“飲酒賞菊”;《荊楚歲時記》載:九月九“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云令人長壽……”。
重陽節至,菊花格外芬芳。
2015.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