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沒有更新簡書了,但是每天仍然保持閱讀和寫讀書筆記。筆記零零散散,沒有章法,不成系統,還穿插著諸多個人感受或是偏見,總覺得不適合發出來(當然發了也沒人看),免得占用公共資源(我想多了)。
說說最近看的書吧。因為對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的個人生活和經歷十分感興趣(有可能是出于八卦的需求),從書店借來了他的回憶錄《活著為了講述》。這是他七十五歲時寫的作品,不能說有多好看,有點人上了年紀的絮叨,但是這絮叨里面飽含真情實意,有對已逝歲月的緬懷,對青春和愛情的回憶,對閱讀的狂熱熾愛,對貧窮的切膚感受和對戰亂年代的恐懼和憂慮,當然還有對夢想的執著追求。讀來讓人頗有感慨,原來作家之所以偉大,是因為經歷了生活的種種悲傷和無奈,痛苦和失去,仍然能保持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理想的追求,依然能堅持用筆書寫世界,書寫人生。
之后又讀了他的兩部早期作品,《枯枝敗葉》和《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校》。熟悉的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又出現在故事中,仿佛預示著另一部偉大作品《百年孤獨》即將橫空出世,這一人物像是穿行在不同年代的游俠,在不同的場景中訴說著同樣的故事——關于拉丁美洲的悲情命運。
(《枯枝敗葉》讀起來有點晦澀,因為使用了多角度敘述和意識流,因為此時的馬爾克斯深受伍爾夫和福克納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