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工作的關系,經??梢钥吹胶芏嗳说暮啔v,也可以看到聽到很多人的經歷。有時也常常會感嘆于人與人之間發展的差距。
昨天面試了幾個研究類的人員,大多是10年工作經驗,同樣是80年左右的幾個人,都是2007年碩士畢業,但是因為選擇了不同的路還是有些差距的。A是選擇了繼續全日制讀博,又讀了4年,到目前有5年的工作經驗,第一份工進了一家期貨公司,近一年跳到了銀行,總體發展相對較弱,但是人還是比較踏實。B是碩士畢業后就工作了,9年內經歷了5份工作,跳動有些頻繁,目前主要做策略研究。人是自信滿滿的,但是整體個性上偏于強勢,專業性上表現偏弱,在每一份工作中似乎也都是有諸多不順,才導致自己一直沒有進軍新財富,沒有好的發展。新平臺上以創業者的心態,希望可以找到一份好的工作。C是本科畢業2年后曾工作2年,后來又全日制讀碩士,畢業后就進入了證券公司工作。目前主要服務了2家單位,相對比較穩定。在面試中也表現出了比較強的專業性,整個人沉穩踏實,給人的感覺也還不錯。
雖然差不多的年紀,但是博士畢業出來的A進入了期貨行業,整個平臺發展似乎也還是有些受限的。相對于證券出身的2人有更好的視野與發展。B與C目前來看相似性是蠻大的,但是整個工作的穩定性以及形成的觀念與為人處事態度還是有諸多不同,未來的發展程度怎樣,未必確定??傮w比較看好C,或許B能找到適應他的平臺也不無可能。
上述例子中還只是同崗位的,已經顯出一定的差距。那不同行業與不同崗位的差距更是不可同日而語了。像前臺的業務崗位與后臺的職能崗所承受的工作壓力與成長速度是區別蠻大的;傳統行業與高速發展的行業對個人的學習力要求又有不同?;蛟S剛畢業的時候沒有多大的感覺,每個人都找到了心儀的工作,但是3-5年后不同人的差距已經慢慢拉大。10年之后或許已經完全不在一個量級。所以,選擇什么樣的成長方式,行業、平臺與崗位非常重要,自己的職場修煉更是至關重要。當然因為還有不同生活方式的選擇,所以又需要另當別論。
其他客觀方面暫不考慮,僅從職業發展來看,我覺得發展比較好的人身上還是有些共性值得我們借鑒的。首先,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內有一定專業積累或職業建樹;再就是不斷提升個人的綜合素質,溝通交流、人際關系等軟性技能是蠻重要的;最后也或許是差異的本質在于思維的差異,同樣一件工作別人可以思考的更全面更長遠,同樣一件工作別人可以完成的更有效率,同樣一個問題別人可以解決的更完美,思維的制勝很重要,這也是自己需要不斷去思考的。
現在看到的是別人的經歷而引發感嘆,那看看眼前的自己,是處于一種什么樣的狀態呢?工作10年后的自己想站在哪里?現在又是處于哪個階段呢?現在需要修煉的有哪些?好好梳理一下過往,再想想有無前進的大方向。或許心懷遠方,或者規劃下大體的路線,我們可以更有力量的前行。